第132章 綿竹令鄧康(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個縣吏有些驚詫,但看到眼前之人究竟是誰的那一刻,他愣住了,也更高興了。
“陳景,數年不見,當真使我想念得緊啊。”費詩也認出了眼前的縣吏究竟是誰,他正是綿竹縣的書吏陳景。
這麼多年來,綿竹的政治系統基本沒有變更過,甚至壓根就沒變過,一直都是自鄧康上任以來用的官吏。
見到費詩的陳景難掩心中激動,於是便與其一同將手中的那些書卷竹簡全都送到了東閣裡歸檔封存。
“費公,君何時而歸的?”
“剛剛歸來。”
“剛剛歸來……那豈不是說丞相!”
“然也,丞相片刻後即歸此處。”
說著說著,兩人又談到了鄧康身上,說到了他,陳景卻是滿臉憂愁,朝廷一直不給他升官,家中還有老人奉養,哪裡有閒錢娶個妻?
更何況,縣令俸祿微薄,能使得家中老人填個半飽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於他來說卻是個極大的打擊。
而這時,鄧康走上前來拍了拍陳景的肩膀,那臉上的表情示意讓他不要再說下去。
“咳咳咳!!!”
“………”
“此事待日後再說。”
“說得是。”
…………
“報——前部距離綿竹不足三里!”
“報——綿竹方向塵土飛揚,像是迎接陣容。”
“丞相,我軍即將抵至綿竹。”
得知他們即將接近綿竹縣的諸葛亮此時正襟危坐在車駕內,嘴上在唸叨著什麼所謂的“八門奇術”、“虎翼飛鶴”。
這些與諸葛亮在行軍打仗時排布八陣圖的順序與排列息息相關,也是他未來與敵軍對陣時所依託的軍陣。
昔日猇亭之戰,諸葛亮引陸遜追兵至魚腹浦,此處早就被改造為八陣圖的陣容模型,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提現出來。
要不是因為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指點迷津,估計陸遜與他麾下的幾千追兵可能都得陷入在那裡。
“孝然啊,緊張嗎?”
“緊張。”
“呵呵……說不緊張的那是虛的。”
“丞相何意?”
“呵呵呵……沒什麼。”
這就是諸葛亮的特點,說話做事總是先賣個關子,然後才能告訴你,最後才明白他到底要為什麼這麼做。
實際上,他是想讓李休隨時都要緊繃起來,面對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上,李休必須要做得兩全其美。
踢踏踢踏——
想著想著,他越來越想讓李休成為自己未來的培養物件,可是對方並不想接受,或許是李休還沒有準備好?
不,這只不過是他單純地不想隨丞相學習兵法,但如果治國理政的學習,他還是不介意地去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