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關內局勢(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見這幫人見大明大勢已去,根本就不願意為他效力了。
由此可見,朱由檢用巨大的代價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就不應該把自己的嫡系人馬一股腦的都搞決戰!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看看【正常軌跡】多爾袞是怎麼做的?
山海關一片石大戰中,多爾袞遲遲不肯出兵,先讓吳三桂和李自成火併,等兩家死傷得差不多的時候,多爾袞再衝出來收拾殘局。
這麼一來多爾袞既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敗李自成,又能夠儲存自己的實力,而且還能夠在日後壓制吳三桂的時候,充滿優勢。
此時朱由檢就是這麼個思路,天下兵馬那麼多,“大部分”還是聽從調遣的,完全可以命令那些不是嫡系的人馬衝在最前面,自己組建的“勇三營”的人馬在關鍵時刻再出手。
這麼一來的話,那麼天下三分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
李自成佔據西北,多爾袞佔據東北,而朱由檢依舊佔據中原地區。再差也能保證北宋時期的地盤大小。
那麼現在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呢?朱由檢的優勢遠遠大於歷史上的同時期!
六萬精兵固守寧武關,讓李自成不得寸進,朝鮮北部的王鴻泰牽扯住了皇太極的大部分精力,而且聽聞皇太極好像臥病在床許久,沒準哪天嘎嘣就沒了呢?
左看右看,優勢在我!
但是還有一個大問題讓朱由檢十分苦惱。
沒錢了!最讓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就是這勇三營的盔甲、軍械都是各級將官出資的,這玩意誰放心啊?
一旦有錢了,基本所有問題都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但是他此時此刻必須賭勇三營的忠心,就像當時拿孫傳庭豪賭一樣。
他難道不知道這是一場豪賭嗎?當然知道。
就算沒經過系統的教育,但他作為皇帝,大明的系統體系自然讓他對全國的局勢有一定把控能力的。
打仗需要花錢,而且是巨資。
一邊要對付關外的滿清,需要消耗大量遼遼餉,一邊要對付李自成、張獻忠這幫叛軍,需要的消耗豈止是一個“大量”。
此外北地被李自成、張獻忠搞得七零八碎,收稅成了大問題。
而且還天災不斷,糧食嚴重減產。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手裡是真的沒錢了。他想到了跟朝臣們借錢,可是沒有人願意借給他,這幫明朝的大臣一邊在哭窮,一邊在娶第十個小老婆。
於是,他覺醒了。
他拿起了自己扔到臭水溝,沒事拿出來吐兩口痰的兩把寶劍——錦衣衛、東廠。
自打抄了一個清廉官員,得到了大量的錢財,獲得罵名卻沒有什麼其他“損失”後,他破罐子破摔了。
名聲?不要臉了!愛怎麼寫怎麼寫吧!給前宋吹的天花亂墜,恥辱就在那擺著呢!
朝堂上人人自危,三天兩頭的有人掉腦袋,抄上來的錢朱由檢也沒心情“愛民”了,全讓東廠送到寧武關。
他就不信了,這會有錢有人,自己還不催他,漕運的糧食馬上也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你李自成還能秒我?!
我呸!在寧武關待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