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大坂之陣(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午後,天色似乎更加暗澹,漸漸吹起的西北風,卷著細小的雪粒,紛紛揚揚,剛及落地,便被無數的人群踩在腳下,混著血水,滲入泥土。
轟隆隆地炮聲,噼噼啪啪的火槍聲,聲嘶力竭的吶喊聲,淒厲的慘叫聲,響徹了整個平野川,硝煙瀰漫中,無數的幕府軍嘴裡大聲呼喝著,挺著長矛,揮舞著長刀,彷彿像一股又一股巨浪般,不斷向齊軍陣列湧來,使勁地拍打在“堅硬的礁石”上,然後被撞得粉碎,隨著退潮的“海水”倒捲回去。
午後,一時三十分,右翼的麻生藩、谷田藩、黒羽藩、須坂藩四部在齊軍勐烈的火炮和排槍射擊下,傷亡近三成,向陣後潰敗而去。
午後,二時,左翼仙台藩傷亡千餘,不得不再次後退。未及,右翼加賀藩、彥根藩也承受不住過大的傷亡,隨之跟著退往後陣。
午後,二時三十分,居中的鳥山藩、下館藩、高崎藩、左倉藩崩潰,不顧尾張藩、紀州藩兩部武士的嚴厲督陣,倒卷著潰敗回來,使得正在攻擊的陣勢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轟!轟!轟!……”
齊軍火炮陣地指揮官見此情形,立即命令炮口調轉方向,集中火力,來了一次齊射,密集的散彈瞬間如潑水般灑了過去,幕府軍士卒如割草般立時撲倒在地,後隊的武士和足輕見狀,紛紛止住腳步,猶豫著是否再向前突擊。
這種戰鬥模式,似乎與所有書本里記載的戰爭場景都不一樣,更與祖輩老人所敘說的戰場搏殺截然不同。無論你的武技有多麼精湛,也不管你的盔甲有多麼堅硬,甚至你的動作是多麼迅捷,在大筒和鐵炮的面前,統統不管用,被一顆顆彈丸和密集的鉛子輕易地將性命收割而去。
所有的武士是那麼的無奈,也是那麼的憋屈,在一輪又一輪大筒轟擊下,以及一排又一排鐵炮齊射下,你根本就無法衝到敵陣跟前,與之面對面的廝殺,便紛紛栽倒在衝鋒的路途上。
近萬餘鐵炮足輕在齊軍面前,更是不堪,他們往往在相距一兩百米的地方,便無法抑制內心的恐懼和壓力,未等足輕大將和鐵炮頭的命令,便提前將鐵炮中的彈丸盲目射出,隨後便趁勢停下腳步,重新裝填彈藥。
戰場上到處都是呼號慘叫的傷員,隨軍徵召而來的少量僧人和郎中根本救治不及,或者是不敢向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輕傷者痛苦地哀嚎,重傷者在呻吟中慢慢死去。在齊軍的陣列前方,到處遍佈著屍體,在戰鬥發生的數小時內,幕府軍便已傷亡達一萬餘,更有數個藩國軍隊隨之崩潰敗走。
在幕府軍三面圍攻下,齊軍陣列已經向內收縮了近百米,但火力的密度卻更加厚實。齊國陸軍和各藩屬火槍營在軍官的指揮下,機械地上膛、瞄準、射擊,然後迅速地清理槍膛,裝填彈藥,準備下一輪射擊。
陣中的火炮仍在不斷地轟鳴著,向幕府軍的後陣宣洩著炮火,不過,隨著炮管的發燙,射擊頻率卻慢慢降了下來。
面對鋪天蓋地湧來的幕府軍,以及一浪高過一浪地攻勢,聯軍保持了強大的韌性,持續不斷地向外輸出火力,給予幕府軍大量殺傷。
然而,許多渡過了初期恐懼的武士們,在瘋狂的殺戮戰場上,隱藏於內心的獸性和戰鬥慾望卻被激發,那種一心想要贏得勝利的榮譽,建立屬於自己的武勳,也開始終充斥於腦海之中。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本多忠勝、長宗我部元親……,歷史上無數的英雄武士被後人所敬仰和膜拜,今日一戰,雖不同以往,但我輩仍當以死效彷之!
無數的武士紛紛將那些怯懦的同伴和足輕推開,揮舞著武士刀,向前方的齊軍陣列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亡命般的決死衝鋒。
位於齊軍左翼的占城營所部九百餘官兵,被幕府軍這種不計代價的自殺式衝鋒明顯給震懾到了,陣型出現稍稍鬆動。敵軍彷彿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毫不畏懼,面對他們的排槍射擊,全然不顧。
甚至有的武士為了減輕束縛,將身上的甲具褪下,只著輕衣,或者赤果著上身,揮舞著長刀,面目猙獰地奮力撲來。
天可憐見,數十年來,占城火槍營何曾遇到過這般激烈和兇險的戰事,以及這種悍不畏死的敵軍。昔日,在齊國的庇護下,西擊柬埔寨,北控南蟠,有時還跟著齊國打到廣南的家門口,對著安南人狂吠不停,幾乎未遭遇過太大的陣仗。
就是數月前攻克大坂、奪取京都、佔據奈良等數場戰鬥,也未曾有這般激烈搏殺,在齊國兇勐的火力下,都是“輕取之”。
看著越來越近的幕府軍,占城火槍營不可抑制地出現了動搖和混亂,許多士兵未等命令,便匆匆開槍射擊,然後掉頭朝陣後跑去。
“板載!”
一群武士終於衝到陣前,隨即大喝一聲,面對一排雪亮的刺刀,舉著長刀,毫不猶豫地撲了過去。
齊軍左翼被幕府軍突破!
在平野川戰事逐漸進入高潮之時,大坂城的攻防戰卻漸漸落下了帷幕。
幕府軍埋伏於道明寺附近萬餘伏軍,在收到平野川發出的數支訊號箭後,立即向大坂城發動了勐烈的進攻。
也不知道是齊軍託大,還是隻顧著劫掠大坂城中的財物,數月前被齊軍重炮轟塌的城牆竟然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一直未曾修復,只是徵發城中居民將那些亂石夯土隨意地堆積在缺口處。
伏軍總將、土浦藩藩主土屋政直當即命令所部兩千餘藩軍朝著大坂城的缺口攻了過去。只要能殺入城中,與齊軍展開短兵相接,相信憑藉他們的人數優勢,定然可以全殲齊軍。
屆時,他們將斬下所有齊軍官兵的頭顱,然後以奇兵的方式,轉身反攻平野川。在戰場上,當他們將帶來的人頭擲於陣前時,必然可以對齊軍產生極大的震懾。如此,齊軍大亂,在我方八萬大軍的圍攻下,當為盡數覆滅。
戰後評定,我土屋氏說不定就能憑藉克復大坂城,居諸藩首功,可一舉加封數萬石,成為一箇中等強藩。
然而,大坂城頭和城牆缺口處突然響起的火炮聲,射出的密集彈雨,讓土屋政直腦海中幻想的美好事物徹底化為烏有。
在揮兵勐攻數次,損兵千餘後,土屋政直不得不放棄試圖從城牆缺口處直接攻入大坂城的希望,轉而將近萬餘部隊,分成數股,四面攻城。一方面造出巨大的攻城聲勢,以影響平野川的齊軍主力;另一方面,期望用己方的兵力優勢,調動城中守軍,可能會破開一點,最終能順利攻入城中。
但不論是哪個方向,攻城的幕府軍都遭到了城中齊軍的強力阻擊,火炮轟鳴,排槍射擊,讓所有的武士和足輕部隊根本無法接近城牆,便被逐一射殺在城下。
可以看出,齊軍的防守兵力並不多,每面城牆上僅寥寥數百人,但他們的火力輸出彷彿是連綿不絕,即使有個別兇勐善戰的武士僥倖爬上雲梯,登上城牆,但幾息之間,便被數支“長矛”捅翻,然後滾下城頭。
就在土屋政直準備下令停止進攻,集兵於一處,暫時休整時,從大坂碼頭突然開來一支兩千餘的齊國軍隊,從幕府軍的後方,猝然發起了進攻。
齊軍在接陣後,先是施以兩輪火槍齊射,然後便展開刺刀衝鋒,將散佈於大坂城外正在攻城的幕府軍瞬間擊垮。
大坂城中的守軍隨即開啟城門,適時發起反擊,在裡外夾擊之下,攻城的幕府軍頓時陷於崩潰,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