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大坂之陣(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11月18日,午前,十一時三十分。
幕府軍的全體部署到位是在凌晨四時左右,距離此時,已經有七個多小時了,而且整體佈局是經過數日的反覆研究和檢討。
以仙台藩所部六千餘排在正前列,加賀藩、麻生藩、谷田藩三部五千餘在其右側,黒羽藩、須坂藩、津藩、彥根藩、大溝藩等數部五千餘在左側。
上述為幕府軍的第一隊陣列,第二隊則包括御三家尾張藩、水戶藩、紀州藩(或稱紀伊藩),以及譜代土浦藩、下館藩、高崎藩、佐倉藩、宇都宮藩等藩軍兩萬五千餘。
作為主將的堀田正俊自然不能居於後陣,在通訊條件不發達的這個時期,主將距離前軍太遠則必然造成訊息閉塞和傳令滯後。於是堀田正俊選擇了距離前軍不到兩公里的平野川高地紮下兩萬餘幕府主力。
而平野川,是這處廣大平原上唯一地勢稍高的臺地,架起瞭望塔,可以俯瞰整個戰場。
相對的,齊軍的部署則顯得比較倉促,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處於一片廣闊的平原之中。而且,因為人數也不到兩萬,在幕府軍擺下的龐大軍陣面前,顯得孤零而單薄。
然而,就在齊軍匆匆佈陣之際,堀田正俊命令仙台藩率先發動進攻,試圖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卻未料到,仙台藩在交戰不到半小時,便被齊軍給打了回來,軍勢倒卷著,朝第二陣列奔來。
堀田正俊當即命水戶藩所部四千餘前出陣列,上前接應,並設法止住仙台藩的潰勢,防止其衝擊本陣。
首戰失利,使得堀田正俊的心中不由蒙上了一層陰影。適才,戰場上銃炮齊鳴,硝煙瀰漫,望遠鏡裡看得不太真切,但感覺打得似乎非常熱鬧,有來有往的。這一度讓堀田正俊充滿了希望,以為僅憑仙台藩所部六千餘士兵,就能撼動對面齊軍的陣勢。
於是,他正要下令讓左右兩翼的前鋒部隊出擊,準備配合仙台藩,衝擊齊軍的大陣。可是,轉眼間,仙台藩卻敗退回來,讓他好生失望。
看來,經過數十年的和平,伊達氏的武士們已經不復當年政宗(初代藩主伊達政宗)時期的武勇了。
本來,在等待決戰的這三天時間裡,堀田正俊除了與各軍將領精心研討如何排兵佈陣外,他還一直期望來自中國(指本州島西部地區)的各個藩國軍隊能抵達戰場,以便可以聚集更多的兵力,說不定在關鍵時刻,能予以齊軍致命一擊。
但令人失望的是,一個多月前,來自中國的幾路藩軍於兵庫津(今神戶)大敗後,便畏縮不前,不敢再向大坂進軍。及至後來,又聽說那個桀驁不馴的長州毛利氏在周防、長門兩地動作頻繁,意圖威脅廣島藩和津和野藩的後路,迫使上述兩藩不得不引軍回返,以應對毛利氏的威脅。
失去了兩個西南強藩的軍力護持,那些實力弱小的中國各藩就更加小心翼翼,頓兵不前,暫時駐於姬路城。而姬路藩的越前松平家在兵庫津被齊軍擊敗後,愈發膽小怯懦,以再次動員藩中武士和足輕需要時間為由,遲遲不出兵應援大坂。
至於四國、九州等地的藩國,因為有強大的齊國海軍的存在,連一片小舢板下海都是一種奢望,就更談不上能派兵來援了。
儘管如此,堀田正俊對於手頭上掌握的八萬餘軍隊仍充滿信心。即使齊軍銃炮犀利,戰力強橫,但畢竟兵力不到他們的四分之一。而且,雙方還是在這種地勢平坦、一覽無餘的平野川上進行一場野戰。
要知道,當年德川家康征戰天下時,向來就以擅長野戰而稱雄於諸侯,慶長五年(1600)的關原之戰,德川氏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野戰中完敗西軍,取得空前的大勝,從而奠定了日本一統的局勢。
今天,堀田正俊也決定在平野川複製一場偉大的“關原之戰”,準備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向天下宣告,儘管元和偃武數十年,德川氏依舊保持著強大的戰力。
“命令伊達氏收攏敗兵後,就地休整,重整佇列。”
“命令水戶德川家引兵向前,攻擊齊軍前陣。”
“命令加賀前田家引兵從右翼發起攻擊。”
“命令黒羽、須坂、津藩等部,從左翼發起攻擊。”
“命令尾張德川家引兵向前,視前陣突入情況,準備發動第二波攻擊。”
“命令松平君領所有騎兵於兩翼集結待命,隨時準備發動突擊。”
“發射響箭,通知道明寺附近伏軍立即進攻大坂城!”
“……”
隨著堀田正俊的命令一道道發出,整個幕府軍隨之動了起來,一萬餘前鋒以決然之勢,向齊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
“預備!”
“放!”
“轟!轟!轟!……”
隨著炮兵指揮官的命令下達,炮兵陣地上的12磅和8磅陸軍炮首先打響,一顆顆巨大的彈丸,狠狠地砸向數百米外的幕府軍。
強大的後坐力影響下,射擊後的火炮被震得倒退數米。兩邊的炮手立即向前,奮力地將火炮推回原來的開火位置。要不然,火炮和彈藥車發生的碰撞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在費力將火炮復位後,炮長馬上進行水平瞄準,並招呼炮手重新調整炮口水平方向。不同於步兵和騎兵的是,齊國目前的炮兵已經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兵種,在戰場上,炮兵火力發揮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炮位設定和瞄準的技術以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