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炮兵軍官均是從中級學堂畢業後的學生中徵召,在炮兵學校裡要進行長達三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基本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幾何應用,空氣阻力,簡單的距離測算,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所謂射擊諸元等等,都需要在三年裡切實掌握。

因而,對於齊國炮兵而言,瞄準開炮已經成為一道物理、幾何應用題而不像以前憑個人的經驗和感覺。現在炮兵軍官只需要測定距離、高差等引數,對照射表,即可利用象限儀測量火炮角度,然後調整方位、高度,實現精確瞄準。

齊國的野戰加農炮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總結,已經將此前五花八門、數量繁多的火炮種類改革精簡為三種,即12磅、8磅和4磅三種口徑。並且隨著齊國冶金工業和鑄造技術的進步,在保障威力和有效射程的前提下,所有的野戰炮的重量也都大為減輕。

現役的12磅加農炮長2.4米,重980公斤,最大射程為1600米,有效射程為800900米,射速每分鐘一發。而最輕便的4磅炮,長1.6米,重量僅為290公斤,但最大射程仍可達1000米,有效射程為400500米,射速更是可達每分鐘3發。上述三種加農炮都可根據需要切換霰彈,而且,齊國陸軍火炮基本上也實現了標準化、模組化和通用化,損壞後可進行快速修復。

由於齊國火炮和炮車均在不同程度上大幅減重,炮兵的部署和機動更為靈活。炮車能夠快速在發射模式(前置)和行軍模式(後置)之間切換,而且,火炮、彈藥和炮組人員可以搭載同一部炮車機動。

因而,齊軍將領明知道幕府軍早早於平野川開始排兵佈陣,卻依舊不慌不忙地在約戰當日,徐徐推進至戰場,從容列陣迎敵。

在堀田正俊下令發起正式進攻後,齊軍配屬的三十餘門火炮,立時發出震天的怒吼聲。12磅炮和8磅炮利用自身射程遠的優勢,在兩軍相距七百多米時,便開始猛烈轟擊緩緩逼近的幕府軍陣。

一顆顆巨大的彈丸砸進密集的幕府軍佇列中,然後迅速形成跳彈,依靠強大的勢能,高速橫掃步兵縱列,幾乎毫無阻礙地蹚出一條條血路。

以密集佇列緩步推進的幕府軍,對齊軍猛烈的炮火來襲明顯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不論是倚為核心的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還是作為前鋒炮灰的加賀藩、黒羽藩、須坂藩等外樣藩軍,陣勢立即亂了起來,不復此前嚴整佇列。

水戶藩總將德川綱條見狀,立即命令所有衝鋒的武士和足輕加快步伐,以小跑的方式,加速前進。只要抵近齊軍陣列,與對方展開混戰,他們的火炮必然會成為戰場上的一種擺設。

隨著幕府軍的逐漸逼近,齊軍火炮陣地上的4磅炮也開始轟擊,面對鋪天蓋地般湧來的幕府軍,幾乎不需要再進行瞄準射擊,炮長們只需大致朝著人群多的方向,下達開炮命令。

兩軍距離在接近到兩百米時,所有的火炮都已開始換裝霰彈,然後獰笑著看向蜂擁衝來的幕府軍。

“轟!轟!轟!……”

隨著一陣猛烈的炮聲響起,一道密不透風的金屬風暴驟然地刮向幕府軍密集的人群當中,硝煙瀰漫,時間彷彿被定格,後陣的幕府軍突然看到前方的同伴齊刷刷地倒下了一排,視野裡為之一空,自己也突然暴露在齊軍的陣前,驚愕之下,不由停下了自己的腳步。

衝至近前的幕府軍瞬間被打懵,但齊國的炮兵卻仍舊按照操典中規定的動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一輪炮擊。

清膛手急忙用蘸了水和醋的炮刷清理炮膛,副炮長會同時俯身移動螺桿,進行豎直瞄準,彈藥手將散彈和裝藥包放到炮口位置。清膛手此時會馬上將彈藥推入膛底,副炮長則用戴著皮手套的手指堵住火門,阻止空氣從火門倒灌進入炮膛內,避免殘餘火星復燃引發事故。引信手用錐子由點火口處探入,弄破此處的裝藥包,並將引信放入火門。點火手點燃手中的火繩,舉起自己的右臂,請示炮長是否開火。

“放!”

隨著炮長的一聲命令,點火手立即點燃引信,隨後扭頭,雙手捂耳,張開嘴巴,等待火炮打響。

“轟!轟!轟!……”

密集的散彈劈頭蓋臉噴射而出,以一個寬大的扇形面,覆蓋了繼續蜂擁而來的人群,使得幕府軍的衝鋒之勢,為之一滯。

“啊……”

一路奔來,經歷了數輪炮擊,彈丸所經之處,無不骨斷筋折,到處都是殘肢斷臂,已經讓衝鋒的幕府士兵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好不容易進抵陣前,卻連遭兩輪密集彈雨轟擊,一時間,無數計程車兵未及哼一聲,就變成一個個血葫蘆,紛紛撲倒在地,死狀極其慘烈。

此種情勢下,如何不讓幕府軍士兵感到肝膽俱裂,隨之而來的便是驚駭莫名。這火炮之威,豈是憑血肉之軀就能與之抗衡!

眾多的足輕們發一聲喊,丟下手中的鐵炮和竹槍,扭頭就朝後跑去,試圖快速逃離這片恐怖的殺戮戰場。

指揮和督陣的足輕大將和武士們也在稍稍錯愕片刻之後,望了一眼前方黑洞洞的炮口,隨即絲毫不顧武士的身份和榮譽,也跟著潰敗的兵勢,向陣後湧去。

居於陣中的幕府軍主帥堀田正俊見狀,立即派出千餘督戰武士,迅速奔向前陣,阻止敗兵繼續後撤,以免衝擊到第二隊攻擊陣列。

同時,為了提振軍心,堀田正俊引德川氏主力兩萬餘,向戰場前方緩緩移動。位於兩翼的三千餘騎兵也在收到命令後,在稍事整理一番馬具和武器,便繞了一個大圈,奔至齊軍後陣,駐馬停在曠野中,虎視眈眈,準備隨機而動。

待午後一時,經過一番休整的仙台藩被指派到左翼,而損兵一千餘的水戶藩被置於右翼,第二隊的尾張藩、紀州藩、土浦藩、下館藩、高崎藩、佐倉藩等部一萬八千餘被直接頂在了最前列。

這一次,足足四萬五千餘的前鋒部隊,呈品字形,朝齊軍陣列再次逼來。

如果,於高空中俯視整個戰場,就會發現幕府軍憑藉人數上巨大優勢,對不到兩萬的齊軍陣列已隱隱形成四面圍攻之勢。

以齊軍犀利的火器,兇猛的炮火,小規模的試探性進攻,怕是根本不足以撼動他們的陣勢。

既如此,索性在留出一定的預備隊後,將所有的進攻兵力一次性全部投入進去,以洶湧的人海戰術,將齊軍淹滅於荒野之中。

此戰,今日當見分曉。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