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亮劍(第1/2頁)
章節報錯
1653年4月18日,漢洲,黑山(今澳洲北部帕默斯頓市附近)。
“轟!轟!轟!……”
十餘門火炮勐烈地轟擊著,共持續了六七輪,聲震不絕於耳,將前方數百米的“敵軍”區域炸成一片火海,修築的一段模擬城牆也是千瘡百孔。
在後方觀看的鄭芝莞,嘴角雖然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表現出自己的鎮定,但心中卻極為震撼,這齊國的火炮發射彈藥,赫然是威力巨大的開花彈,四散飛濺的彈片,升騰冒起的熊熊火光(深切懷疑在著彈區域佈置了引火物),顯得聲勢更加驚人。
火炮轟擊過後,攻擊陣地上突然煙塵四起,火光沖天,一排排火箭彈拖著紅色的尾焰,呼嘯著撲向前方,越過那段模擬城牆,進入“城”中,然後落地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排排草木編制的假人在爆炸和大火中,劇烈地燃燒飛濺,宛如慘烈的戰場境地。
這種齊國軍工部門新近研製的火箭彈,是以前宋軍中初期的火箭武器—“霹靂炮”而彷造。數年前為了應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威脅,做出了一款升級版的“神火飛鴉”,在海上用來攻擊荷蘭武裝商船,併發揮了不錯的效果。
這幾年來,齊國陸戰隊在攻擊敵人堅固的城防時,除了使用威力巨大的重炮外,就是採用笨拙的掘土挖壕方式,雖然最終也能攻克堅壘,但過程中卻耗費不少時間,並且在破城後還要面對城中守軍的巷戰。
因而,軍方便希望軍工部門在不斷最佳化改進開花彈的同時,再提供一種新的武器,可以大量殺傷城中的守軍,以減少官兵於巷戰的損失。
黑山軍工廠接到軍方的要求後,便將主意打到了此前研製的“神火飛鴉”這種武器上面。它既然可以在海上,透過己方艦船發射,並引燃敵艦的甲板上火藥或者風帆,那麼是不是可以加大其戰鬥部位,將其設計成一個會飛行的“炸彈”,以達到對敵人實施遠端攻擊的目的。
經過數年的研製,陸地版的“神火飛鴉”在不斷改進和最佳化後,陸續試製出幾款樣品,開始時主要以尾焰燃燒殺傷敵人,後來又配備了爆破彈頭,以破碎彈片殺傷敵人。今日特意在這場攻防演習中拿來進行一番試驗,向軍方驗證這種武器的殺傷力。
眾所周知,中國在宋代就已經可以製造用火藥推進飛行的火箭,這種火箭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彷造和改進。從16世紀到18世紀,印度的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藥筒已經改用鐵製,還出現了各種型號。
17世紀,英,法等國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在這些戰鬥中,火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邁索爾蘇丹狄波·薩布在1792年和1799年抗擊英軍的戰鬥中用專門的火箭部隊發射了大量火箭,使英軍傷亡慘重。
英國人在征服邁索爾後,將繳獲的火箭帶回國內。當時正值拿破崙戰爭時期,拿破崙試圖登陸英國本土,由於英國陸軍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滅敵軍,所以急需能夠有效攻擊法國登陸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實驗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極大興趣,他認為火箭是對抗拿破崙最好的武器,於是立即著手對其進行改造。
經過幾年的探索,康格里夫於1805年採用新型火藥製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並經過不斷改進,射程最遠可達34千米。這種新型火箭相對於19世紀初期的火炮具有射速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等特點,使的康格里夫火箭在新式火炮出現之前大出風頭。
康格里夫火箭一經裝備就廣泛在拿破崙戰爭中使用。首先在布倫攻擊了法國艦隊,戰果不錯。之後,由康格里夫親自指揮,英國海軍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射了約25000枚火箭,幾乎將城市夷為平地。1812年來比錫戰役時,瑞典軍中的英國火箭炮部隊用一次勐烈的射擊就把一隊法軍“象螞蟻堆一樣打得星散”。
當然,齊國目前試製的火箭彈還沒有後世康格里夫火箭那般威力,主要依靠其燃燒效能,以密集發射的方式,焚燒城牆附近的工事,震懾守軍,部分裝有爆破彈頭的火箭彈,因為引信的問題,還不能完全保證其爆炸威力。
不過今日數百枚火箭彈齊射,看著威力著實驚人,若是落入敵人密集陣列當中,足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亡,繼而引發敵軍的混亂。
在火箭彈發射完畢後,數百陸戰隊和鄉兵組成的步兵方陣,排著整齊的步伐,以行進射擊的的佇列,向假象的敵軍城池攻去。在距離模擬城牆還有三四十多米的地方,數十名擲彈兵立時丟擲手擲炸彈,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端著刺刀,發起了最後突擊。
“若是齊軍以這種模式攻我福建,咱們守得住嗎?”鄭芝莞臉色有些發白,轉頭低聲問身旁的楊耿。
“估計……有些困難。”楊耿吞嚥了一下口水,搖頭說道:“不過,聽說齊國陸師兵力不多,我們或許可以憑藉人數優勢,勉強據堅城與之一戰。”
“齊國陸師兵力是少,但他們卻可以驅使李定國等賊軍來攻我福建!”鄭芝莞苦笑道:“另外,登來永初朝廷也有數萬兵馬。只要人家願意,可隨時以舟船轉運至我福建,襲我沿海薄弱之處。就以剛才這般戰法,我鄭軍如何抗之?”
楊耿默然不語,近兩年的海上纏鬥,鄭軍水師除非集結數十上百艘不同型別的戰船對抗齊軍水師,否則,單獨數艘或者十數艘艦船出海,根本不是齊軍戰艦的對手。他們往往組成24艘的編隊,遊曳於福建、廣東、江浙,乃至日本附近海域,頻頻襲殺鄭軍船隻。齊國艦船不僅火力強大,而且速度也非常快,少量鄭軍船隻在遭到齊國艦船後,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只能落帆投降。
現在看來,齊國不僅水師強大,陸師戰力也非鄭軍所能抵擋,尤以火器犀利無比。看來,齊國針對鄭氏和談所提出的條件,必須認真對待。
其實,鄭芝龍反正歸明後,打算給付齊國白銀五十萬兩,茶葉兩千石(約150噸)、生絲一千擔(約50噸),瓷器一萬件,以換得與齊國休兵止戰,恢復曾經的友好合作關係。
齊國軍政聯席會議上,也原則上同意停止與鄭芝龍的海上戰爭,並準備施壓荷蘭東印度公司,一起解除對鄭芝龍的海上貿易封鎖。但為了保證鄭芝龍以後不會再出現反覆,提出福建必須出兵北上,聯合舟山的張明振部明軍,攻擊清虜佔據的蘇杭,威脅江南,策應江西李定國部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