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福建需讓出漳州沿海的廈門島、金門島,由永初朝廷官軍入駐。鄭氏既然已反正歸明,那麼漳州府、泉州府、興化府(今莆田)等地區即為後方,無需駐守兵力,要將守軍員額削減至最低。如此要求,赫然是將福建南部精華地區完全置於潮州李來亨、高一功部明軍的兵鋒之下。而位於廈門島的中左所進駐永初朝廷官軍,更是讓齊國水師於福建沿海獲得一處重要的泊地,對鄭氏水師進行監視和挾制。

若是鄭芝龍全部答應齊國的要求,並據此做出安排。待他日後再次反覆,降於清虜,那麼整個福建將瞬間被明齊聯軍擊破,幾無翻身之力。

當然,若鄭氏一意反清復明,齊國將一如從前那般對他支援各種火器,並且還會將部分被攻佔的呂宋領地歸還與他,大家在南洋地區繼續愉快地一起打土人,佔田地,挖金礦。

因此,鄭芝莞等鄭氏使團一行,在收到休戰條件後,內心不免惶惶。需知,為了獲得更多的反清力量,福建在反正歸明,可以得到永初朝廷的再次接納,免遭明軍陸地上的攻擊。但人家齊國可未必會聽朝廷的吩咐,為了確保海上安全,他們必然會對鄭氏做出諸多限制和防範。

4月25日,軍部大樓。

“鑑於目前大明境內出現非常有利的局面,我們總參謀部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斷推演和測算,制定了一場宏大的戰略江南戰役。”總參謀長崔少川目光炯炯地看著在座的十餘位高階軍官,“此作戰計劃思路主要是,東西並舉,水陸並進,會師北伐。”

“會師的地點位於長江南京附近,東路,主要作戰兵馬以舟山、餘杭等地明軍為首的東南抗清武裝,若是鄭芝龍真心反正歸明,則可進一步加強東路軍的攻勢;西路,是以孫可望、李定國部明軍為主力,分別從湖廣、江西地區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南京。”

“此戰役中,東路軍充當偏師,執行吸引清虜注意力,誘使清軍主力來攻。待孫可望、李定國部趁虛攻至長江中下游,兩路大軍及各地義師突然在同一時間發動攻擊,從而一舉恢復江浙一帶,奪取整個江南。”

“我齊國水師集合主力戰艦,聯合鄭森、顧榮(顧三麻子)部水師,突入長江口,先奪佔崇明沙、鎮江等地,建立作戰後勤基地。隨後,朔流而上,截斷江北清軍援兵,並擇機攻佔江北幾座重埠大城,徹底掐斷清虜長江兩岸之間的聯絡。登來、山東南部兩部明軍則在戰役發起後,實施羊動,吸引北方清軍主力,不使其南下支援江淮和江浙地區。”

“若是有可能,則使永初朝廷聯絡朝鮮,出兵遼東,將簇聚在北京附近的清軍八旗主力一部引入遼東。我齊國水師分出一部,協助登來明軍在廣寧衛(今遼寧葫蘆島市興城區)登陸,從而隔斷清虜與遼東的聯絡。”

《大明第一臣》

“明軍在穩住江南局勢後,便可以富庶的江南做根據地,出兵湖北、河南,掃清河朔,最終大軍直取北京,完成北伐計劃的最後一步。”

“計劃雖好,但明軍各部會盡心配合執行嗎?”齊大江沉聲問道:“另外,鄭芝龍雖然反正歸明,但誰敢保證在東西兩路大軍會師長江之際,不會再次出現反覆,襲取東路軍的後方?”

“孫可望、李定國二人雖有矛盾,但在面對清虜時,卻表現出較為積極的姿態。故而,我們參謀部認定,只要江南清軍主力為東路抗清武裝所吸引,留出大片防守空檔,孫、李二人即使不相配合,聯合進擊,但沿江順流攻取江南的誘惑,他們必然都無法拒絕。只要有三五萬人攻至南京,則江南必然震動。至於鄭芝龍會不會再次出現反覆,對此,我齊國水師可集結主力艦隊聯合顧榮部水師前往福建沿海,迫其答應我方提出的休戰條件。”

“若是鄭芝龍在我威逼之下,依舊不應我方條件,又該如何?”

“若是不應我方條件,那麼證明鄭芝龍依舊存有首鼠兩端的心思。既如此,那就……攻福州!”崔少川狠聲說道:“高一功、李來亨、袁宗地部明軍想必是非常希望將整個福建拿下,作為他們的安身休養之地。以我們推演,即使缺了福建鄭芝龍的襄助,僅憑舟山張明振、張煌言部明軍和各地義師,也足以調動江南清軍的主力。只要南京即下,長江隔斷,整個江南清軍將成為徹底的孤軍,覆滅也是遲早之事。

崔少川說完,轉頭看向齊天,等待大王的決斷。

齊天雙手抱臂,站在前方,出神地盯著牆上一副大明地圖,上面已經被參謀人員用各種標記和箭頭,標識出幾方勢力的分佈和數路大軍的進軍路線。他的神情看起來有些恍忽,似乎想從這副地圖的形勢當中窺探出什麼。

“十年前,我們派出十餘艘艦船,數百陸戰隊進駐大明沿海,攏流民,襲建奴。待至甲申天變,則攻遼東,戰登來,以振人心,試圖挽回大明傾覆之局面。”齊天轉過頭來,緩緩地說道:“這麼多年來,我們做出種種努力,卻遭遇一次又一次打擊,大明破碎,百姓離亂,死者以千百萬計。清虜逞兇,攻城略地,若勢如破竹,無人可擋。”

“然,我漢洲之民,齊國之兵,卻從不言與之放棄。扶助永初,亦派駐更多人員和物資,數度擊清虜于山東、登來。更有兩破遼東,搗清虜巢穴,屠韃虜之眾,慰千萬死難百姓。繼而,奇襲南京,俘洪賊,震動天下。最終,聯西軍,攻兩廣,斬清虜尚耿兩偽王,就此初初奠定南方大局。”

“今,集眾人之謀,定江南之攻略,北伐之大計,若能據此順利而行,重振大明之勢,再復漢人天下,則可一舉扭轉我華夏民族未來數百年之運勢。然,其中必有無數莫測之險,也有再遭挫銳之危,更有陷絕境之慮。但要就此畏縮不做,卻是少了亮劍的氣勢,最終使我等……心意難平。”

“……既如此,且去試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