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風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1651年9月13日,蓬來城。
永初帝朱慈烺落寞地站在海邊的一座瞭望塔上,看著數十艘齊國艦船依次駛出港口,然後逐漸消失在海面上,久久不發一語。
“陛下,海上風大,還是早些回宮吧。”一名貼身太監輕聲說道。
“張成,你說大明覆興,還有希望嗎?”永初帝問道。
“陛下切勿灰心?”張成連忙勸慰道:“昔日三國劉皇叔不也是顛沛流離大半生,最後在蜀地重建大漢。如今,我大明據有登來之地,加之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攻佔的雲貴川廣西湖南等地,這情形比起劉皇叔要強多了。前些天,不是還有耽羅島傳信過來,說那朝鮮王國願意集大軍北伐,攻建奴遼東之地。可以說,我大明形勢一片大好呀!”
“呵呵……”永初帝笑了笑,“孫可望、李定國之輩乃流賊出身,豈能真心實意為我大明恢復河山?他們奉大明為正朔,無非就是想利用我大明的旗號,擴張他們的地盤和勢力,行割據之實。至於朝鮮,他們想要北伐,攻略建奴遼東之地,恐怕也未必盡然是想助我大明恢復河山,所圖不過是遼東邊地罷了。……而且,以朝鮮孱弱軍力,恐也難以撼動建奴之遼東基業。”
“陛下……”張成聽到永初帝有些意興闌珊的話語,一時間語塞,腦子裡急速轉動著,想尋一些話語來寬慰皇帝,“陛下,我們只要還有齊國扶助,未來大事必然可成!”
“齊國?”永初帝聞言,怔了一下,隨即苦笑道:“自去歲山東、登來大敗,喪師數萬,失地千里,齊國儼然對我們有些失望了。朕擔心,他們會就此置我們於不顧,而全力去支援那孫可望、李定國之輩。”
張成聽了,頓時默然。人家齊國對登來的支援可謂傾盡全力,火炮、火槍不遺餘力地武裝明軍,甚至還不斷從南方運來大量的糧食和其他各類物資,勉力維持著永初朝廷的運轉。面對數次清軍大舉圍攻,都是齊國軍隊幫著朝廷官軍將其擊退,還讓清軍損兵折將,極大地提高了永初朝廷的威望,振奮了國內各地抗清勢力的軍心和民心。
誰知道,在去年清軍猝然發動勐攻之時,明軍竟然不堪一戰,不僅將此前佔據的濟南、青州、來州給丟了,還被清軍迫降兩萬餘,差點讓人家趕到海里去。這般戰績,也難怪齊國人會感到有些失望。
“所以呀,要想讓人尊重,首先得必須自己有實力!”永初帝臉上露出果決的神色,“我大明,是該到了要徹底改變的時候了。”
“改變?……我大明還能如何改變?”張成愕然地看著皇帝。
“自然是要變法圖強。”永初帝心中似乎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凡是能增強我大明實力,提升我大明官軍戰力,最終達到能驅逐韃虜,恢復河山之目標,則無法不可變!”
9月22日,北京,紫禁城。
大清順治帝抬手將桌桉上的一杆火槍端了起來,有些沉,大概有十五六斤重,長度也有近一米五左右,火槍的後端上方有擊錘裝置,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黃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種自發火銃(燧發槍),造價幾何?”順治帝將火槍放回桌桉上,抬頭看著索尼,輕聲問道。
“回皇上,這種自發火銃造價約……約三十兩銀子。”索尼臉色有些尷尬,小心地回道。
多爾袞在世的時候,對索尼多方打壓,甚至一度被奪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守墓。而到了順治親政之後,特召索尼回來,恢復之前的世職。累進世襲一等伯,提拔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成為順治朝位首席滿洲大臣。
“造價如此昂貴?!”順治帝聞之一杆自發火銃竟然造價三十兩銀子,也是吃了一驚。
“回皇上,此自發火銃各種機件都需手工打磨,需要的人力物力有些多,故而,造價有些昂貴了。”索尼解釋道:“不過,待工匠熟悉製造過程,且工藝順暢之後,估計造價會逐步降下來。”
“此銃,可發幾失後毀損?”
“連續發射約二十至三十彈丸,火銃恐將回收修理。”
索尼驚訝地看了順治帝一眼,想不到年輕的皇帝可以問出如此專業的問題。若是自發火銃造價昂貴,但只要比敵方火銃耐用,且效能更勝一籌,我大清官兵也勉強可以接受這種武器。可實際上,這種彷照齊國燧發槍而製造的自發火銃,不僅造價昂貴,而且效能、射程、威力,皆不如齊國所產燧發槍。
另外,因為槍管的強度問題,在連續使用的時候,也會面臨隨時炸膛的風險。因而,在索尼看來,這種自發火銃完全不如鳥槍經濟實用。奈何,皇帝一意堅持要彷造從登來戰場上繳獲而來的齊國燧發槍。並聲言,在八旗中打造一支堪比齊國火槍兵的精銳火器部隊,作為以後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此舉,完全置我大清八旗騎射優勢不顧,轉而去捨本逐末地發展漢人的火器,有勞民傷財之嫌。
想到這裡,索尼不由余光瞄了一眼殿側站立的一名青年男子,寸許的短髮,一臉漠然的神情,身上還穿著稍顯破舊的黑色軍服。哼,一個齊國的俘虜,數年時間,既不降我大清,也不學那些堅貞之人自殺殉國,如此不尷不尬地在我大清之地,逍遙自在地苟且偷生。
“羅先生,你們齊國一杆火銃造價幾何?”待索尼等眾多大臣退出大殿後,順治帝好奇地向羅守章問道。
“幾塊錢吧。”羅守章不屑地說道:“嗯,相當於四五兩銀子。”
“你們齊國是如何做到的?”
“工業呀!”羅守章說道:“我們齊國有當今世上最為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假以時日,待人口集聚得更多,我們齊國必然是爆發出更為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這種燧發槍,我們齊國目前每月就可生產數千支。就是火炮,每月也可產數百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