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吵架(第1/2頁)
章節報錯
翻開最上面的一本《在路上·和索特》,扉頁上寫著一首詩:
《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是……“這是你娘作的?”尤正航猛然抬頭問向小寶。
“噓!你小點聲!大人們在說話呢!”小寶指了指楚清那邊,心說就你這樣的還整天把“教養”掛在嘴上呢,打擾別人知道不?
“是我孃親教的,我孃親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人要多走走多看看,開闊眼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人如此、經商如此、治國也應如此。”小寶說。
“雪卻輸梅一段香,原來是這個意思?”尤正航狐疑發問。
小寶:“那你以為呢?”
尤正航:“‘梅雪爭春未肯降,雪卻輸梅一段香’,這不是你娘唱出來的嗎?不是想表達女子不比兒郎差,一樣能在戰場征伐的意思?”
小寶:“唔……我覺得那歌只是我娘為了押韻臨時就那麼唱了。”
尤正航:“……”
小寶:“嗐!這東西寫的人一個想法,讀的人一個想法,沒必要非得有個絕對的答案不可。”
尤正航:“那你幹嘛鄭重謄抄於扉頁?”
小寶:“我覺得這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取長補短,有意境又有趣味啊!”
尤正航:“可是既然這詩好,就該理解作者的本意啊!”
小寶:“幹嘛那麼刻板!作者的本意或許深刻,讀的人未必能理解正確;也或許作者只是隨性而作,並未深思,讀的人卻體味出更深遠的寓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嘛。”
尤正航:“謬論!不理解本意,如何能做出正確解讀?”
小寶:“孃親說了,“本意”這種東西,未必就是作者的本意,‘子非魚’嘛,你懂的!
如果是用來對付考試,是該有個統一答案;但對文章的解讀是否正確,要在實踐中檢驗,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你所說的正確解讀,應該就是要對付考試的吧?那麼你說的對!”
尤正航:“……”
還能這麼解釋的?這超乎了尤正航的認知。
尤正航又翻開《舌尖上的新倫州》,這名起的,古古怪怪、不知所云!
只見扉頁上只有一句詩:
崚嶒高閣與雲浮,
幾度憑欄對白鷗。
“這句也是你娘寫的?”尤正航問。
“是我在新倫州海邊吃飯時突然腦子裡就蹦出來的!”小寶說。
尤正航一臉懷疑地看著他問:“突然就蹦出來?”
“新倫州南部有個酒樓,可觀望海景,我那次爬到樓頂上,就這麼一瞭望……”小寶手搭涼棚從左至右轉了45度角:“腦袋裡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