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互贈(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臘月二十五千秋節宮宴這次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不管楚清是在京都還是回到吉州,拜訪她的客人就沒有斷過。
這當中有想從楚清的紡織生意中分一杯羹的大富商們;有終於打聽明白試驗田劃分在哪兒要清說了算的知府大人們;還有真心想脫貧的知縣們。
因為楚清是官員,還是個女性官員,所以這些人無法僅憑“夫人外交”的方式達成目的,畢竟後宅婦人跟楚清這個官員討論試驗田或者生意,不那麼對等。
而他們自己前來,又有“男女大防”這麼一說,所以都是夫婦兩個一起前來“拜訪”。
這種“騷擾”讓小寶苦不堪言。
從家庭角度講,楚清再是官員,也只是個女子,“家主”還得是男丁,所以這種接待工作小寶都必須在場,否則就失禮了。
大過年的放假呢,天天被這些人困在家裡,哪兒也去不得,可想而知小寶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唯獨有一位前來拜訪的人不同,他不是帶著夫人來的,而是帶著兒子來的——槐安縣的尤知縣,帶著兒子尤正航來上門了。
尤知縣覺得帶兒子來更為合適,因為尤正航和小寶是同學,有這麼層關係更好說話,而妻子又是個靦腆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槐安縣是個窮縣。說它窮,是因為這個地方地少人多。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先皇繼位時封的兩位侯爵的封地,就在槐安縣東西兩側,兩位侯爺透過擠佔耕地的方式,慢慢擴大自己的田畝數。
直到他們因作亂而獲罪被罰沒財產時,他們已經把原本幾近矩形的槐安縣蠶食成啞鈴型狀。
而當年夾在中間的槐安縣歷任知縣,或巴結兩位侯爺,或敢怒不敢言,於是這個縣就保持了啞鈴形狀直到今天。
幾年前尤知縣外放至槐安縣,在這個地方操心費神,教民稼穡、課農桑真是做到十足,卻也起色不大。
原因無他,地少人多,產業結構單一。
為了讓百姓不餓死,這個縣已經是吉州荒地最少的縣了。但是僅憑種糧食,糊不住那麼多人之口、
尤知縣曾幾次拜訪興湯縣知縣徐光澤,向他取經,因為興湯縣發展的很快,但是這些經驗在槐安縣用不上。
槐安縣的狀況留不住財主,也招不進富商。招商引資幾乎無望。
不過吉州作為邊城,一直也來也很蕭條,倒也不會讓槐安縣顯得突兀。
可是這兩年,周圍的縣鎮都富裕起來了,相比之下,槐安縣就變成了相對的“貧困縣”。
這次尤知縣來訪,除了想走走後門,看能不能讓楚清給他們縣劃分些棉花試驗田,還有就是希望楚清能往他們那裡投資。
別的有錢人看不上他們那裡,他一個小小的知縣在富豪面前也無甚底氣。
但是徐光澤多次提過楚清,說這是個“賊夠義氣”的人,好說話。所以他就來了。
尤正航心想,要是他爹知道他早就把楚懂得罪透了,會不會還這麼自信地跑到楚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