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書記吏的小心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他人就會說:宮裡某某御醫家世代經營藥材,若從他那兒進貨,咱們能拿回扣。
再有人建議:不能從一個地方進貨,那樣我們上報的價格不好提高啊,不提高,咱們這麼辛苦討論有什麼好處?
看,從何處購買,就得討論半天,然後選擇一個能讓大家都最大獲利的方案。
然後再討論買多少藥材、買什麼品質的藥材。
越是高品質的藥材價格就越高,所以上報的都是高品質藥材,然後實際採買的是低品質。
如此種種,討論好了,預算也做完了,與戶部打打嘴皮子賬,最後大差不差總能拿到八九不離十的款項。
於是,與這筆款項相關的所有人員都能先分得一層“過手費”。
而這筆款項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可以與賣家扯扯皮,拿些回扣,這又是一項收入。
至於商人,也不會虧本。
藥材噴水壓秤、或以次充好、更有甚者藥材夾著雜草賣,甚至是假冒偽劣,比如,用牛蒡根、商陸根或者山萵苣冒充人參。
如果這名書記吏在上一次能有機會與商隊談下長期供貨業務,那麼以上那些“浮冒”出來的銀兩,可以直接、全部進入他的口袋。
因為他是直接接觸的賣家,沒有經過朝廷,沒有人能與他共享。
畢竟這種合作,鄭春秋以及四皇子,出於他們“高貴”的身份地位,不會參與。
太醫或許能瓜分點,那又能有多少?大頭兒不還是進自己腰包?
書記吏把孟武拉到邊上,避開太醫的視線,耐著性子磨嘴皮,好事總是多磨嘛:“小兄弟,你看你這車隊,路上人吃馬喂的也不少花銷;
你死扛著價格不降是替誰扛?又落不到自己腰包,何必呢?
倘若你一時半會兒賣不掉,再給焐壞了,不是虧本了?
倒不如你我合作,你開的價我也不還價了,銀票照給,每車你給我一成‘漂沒’(回扣);
這樣你賣得也快,還不算損失什麼,你主子要是問起,只說路上脫水,少了斤兩,多報些水分,你自己也好也賺點兒。”
孟武都樂了,去麻袋裡掏了幾塊紅景天,塞進自己的水壺裡,喝上幾口才說話:“瞧見沒?就你們吃不起的紅景天,我們出門都拿著泡水喝,你覺得我像缺銀子的?”
書記吏:“……”
這年頭賺點兒錢怎麼就這麼難?
另一頭,商隊小子們已經就地生火做飯,這坡下有河水,正是歇腳的好地方。
陣陣香氣飄來,這幫小子竟然在涮羊肉,其中有小子喊道:“武子,吃飯!甭跟他們磨嘰,又不指著他們賺錢!
把最後一車玻璃酒具送到,咱就回家,剩下這些咱們自己吃都不太夠,你別給賣了!
還有那藥材,回去路上要是糧食不夠吃,咱還能跟牧民換肉呢!”
玻璃酒具?回家?糧食自己吃?
書記吏是聽明白了,人家真不指著這點兒藥材糧食賺錢哪。
那邊車隊小子們已經開始推杯換盞了,玉米酒飄香,涮羊肉熱氣騰騰,有小子在唱:
“咱們這幫尕娃子,中午拉條子,晚上揪上一鍋羊肉面片子……
你不喝個酒呀我不吃個肉,咱們算個啥朋友!”
鄭春秋的腿不受大腦控制地往這邊走來,只有太醫還在認真檢視藥材,他已經搬出好幾麻袋藥材,就等著書記吏給結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