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南方的陽光,照著北方的風。

可能時光被吹走,從此無影無蹤。

可能故事只剩下一個難忘的人,可能昨夜夢裡嘲笑我的,是楚清。

聽到勞工興沖沖的彙報,鄭春秋無精打采的抬起眼皮,隔著厚厚的車簾應聲:“來就來唄。”

勞工愣了:就算我們吃不上肉,難道大人你也不饞?還就不信這個邪!

“大人!咱們不得買些藥材?還有那麼多兄弟起不來身哪!”勞工在車簾子外站直了身體。

既然大人沒打算出來說話,那他也不必小心翼翼弓腰彎身。

這個理由充分。

就算不衝著這些乾淨的糧食,藥材總得買吧?外面那麼多條人命哪。

鄭春秋不得不起身下馬車,去找戶部書記吏和太醫——買什麼藥、掏多少錢,四皇子不在,得有人商量才行。

坡還是那個坡,車還是那麼多輛車,可是帶隊的換了個小哥。

帶隊小哥孟武可沒打算現在就停下,他依然往空中揮舞小馬鞭,把嘚瑟的神情揮在春風裡,揮在草地上。

等他們商量出大概了,孟武的車隊已經繞過他們那面坡。

“哎,停下停下!”太醫趕緊大叫。

上次從寶清盛商隊買到的藥材非常好,很是對症,半數人的症狀都好得差不多了。

可惜朝廷給派的第二批隊伍卻沒有攜帶任何藥材。

等到與商隊接觸上了,太醫貪婪地翻看一麻袋一麻袋的藥材,書記吏臉紅脖子粗地與孟武商討價格。

“不賣!”孟武脖子一梗,拒絕得相當乾脆。

書記吏:“我們要的多,你看看,這麼些人呢,你就不能便宜些?”

孟武:“不能!”

書記吏:“你這小哥怎麼這麼不通情理呢?咱都是大宣人,你不能逮住一隻羊可勁兒薅毛啊!”

孟武:“薅毛?呸!你也不看看你們算哪門子羊,值得我薅毛?實話告訴你,就我這幾車藥材,賣誰不是賣,非要賣給你們?

我薅沃斯人的毛。他們連個屁都不放,還嫌便宜呢!”

書記吏:“那你可牛皮吹大了!他們零星買,一斤半斤的,你費了牛勁也賺不了幾個子兒,可我們這兒多少人?

回頭我們會有更多的人到這裡,不是筆大買賣?”

孟武:“看你這樣兒,大小也該是個當官的吧?就這麼沒見過世面?你這兒算人多?

行了,不跟你廢話,誰便宜你找誰去,別耽誤我趕路!”

書記吏:“……”

上次沒和楚家商隊達成長期合作協議,讓書記吏非常遺憾,因為畢竟他當眾掏了公家的銀票。

但是這件事原本可以有另一套操作模式的。

朝廷要是出面購買物資,首先要進行預算,預算的學問可就大了。

從何處購買、購買多少種類、運費幾何都是可以做文章的,所謂“浮冒”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官員們討論:既是需要藥材,我看就從趙家藥材鋪進貨吧,那裡種類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