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躬了躬身,回道:“不好說,若說提前進京是為什麼事情做鋪墊,臣卻並未聽到什麼風聲;

若說是前來打聽什麼訊息,那可就不好說了,京都百姓人多嘴雜,隨便套問兩句,也能得到不少內容,比如物價、比如某位官員的風評。”

打聽這種訊息,根本不必一國王子或王爺如此大費周章,沃斯的細作就足以了。

兩國都有商隊滲入,就算沒有商隊,也不可能沒有細作存在,全看誰更技高一籌,拔除對方的人手。

這件事想不明白,也只能走著瞧了。

因此,本該七天的元宵假期,才兩天就結束。

正月十七,沃斯使團儀仗入城,奇裝異服的沃斯人,引得百姓都出來看熱鬧,大正月的,反正閒著也無聊。

皇宮裡百官已經等候,且都已在心中醞釀好如何暗嘲蠻夷不懂禮數,於國假期間叨擾;再展大國包容之姿,表達地主之誼。

一番禮儀,覲見皇帝,四王子凱利迪呈上國書。

通譯官朗讀:

尊敬的大宣皇帝陛下:

自古以來,諸侯相鄰,何其有幸也。

蓋因有良善鄰人,方可平安。

國土邊陲,民族毗連。

沃斯與大宣兩國雖然相望而居,猶需攜手共勉,以確保兩國友善發展。

故,沃斯國王蘇來滿沙·胡什伯克,鄭重向大宣皇帝慶德陛下提出一項重要建議:通婚。

通婚,雙邦友誼之見證,亦為促進兩國發展最顯著之策,可令兩國關係變得更為緊密、和平。

且,吾願以一國之君的身份做出表率。

吾素聞貴國吉州女子,芳名楚清,其容姣好,其品貴貞,膚白貌美,堪為上田下稷之神。

此女勇敢剛烈,且聰慧過人,盛名傳遍沃斯,極得民心。

沃斯王國,千年傳統康寧,吾傾國之恩,情繫芳心,摯心彷彿騰空之飛鷹。

遐思難泯,夜夜牽掛於心中,吾希冀能與之共賞天長地久之恩,花前月下之證。

吾願以當前此女開採之玉礦為聘,盼聖明皇帝賜嫁此女於吾,讓她此後餘生再不愁殘留單身。

祈聖明皇帝之恩允,兩國之民鸞鳳合鳴,

此將為祖傳之禮,百世之盟,期盼早日傳回佳音。

願兩國太平長存。

……

這,哪裡是兩國通婚倡議書,分明是打著通婚旗號的求婚書!

一時間殿內寂靜一片,落針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