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鄭大人的格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晉惠帝執政時期,出過這樣一個梗:何不食肉糜。
晉惠帝指的是西晉第二任皇帝司馬衷,三國司馬懿的重孫。
大概是因為他爹司馬炎太喜歡搞“羊車望幸”那一套,做不到優生優育,使得生下的司馬衷有些智力障礙。
但人孩子是嫡子,合法的皇室繼承人,而且勤學好問,也善良。
聽到青蛙叫,會問:“它們為什麼叫?”聽說有人餓死,大驚,且憐憫:“沒飯吃,怎麼不吃肉粥?”
你能說他“凡爾賽”嗎?不能!因為他沒有臭顯他生活優渥。
你能說他懷有惡意嗎?不能!因為他很憐憫餓死的百姓,他只是提出解決之法而已。
你可以說他智力有問題,但不能懷疑他的動機。
再有,沒有人帶他去看過百姓是怎樣生活的,他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又如何能指望他說出合適的話來?
大人不教,小孩能懂啥。
不同階層的人關注點不同,所見世面也不同,那麼思考問題的方向自然不同,或許有侷限性,或許有偏差。
倘若今天四皇子跑這兒跟皇帝說這番話時,戶部尚書劉聚能在場提醒,估計皇帝會把四皇子再揍一頓。
且不說沃斯的牧羊人有沒有那份經濟實力隨身帶麥種,就算有,他們會不會帶麥種而不是帶麥餅;
單說“不毛之地”這個詞啥意思,就問你們皇帝父子倆能不能琢磨琢磨?如果玉礦山上能種莊稼,楚家的開採隊能閒著?
他們都在戈壁灘上嘗試種菜呢,若有那份可能,他們能不把玉京山全種上農作物?
一邊收割一邊採玉不是更好?
可惜,今天是人家父子倆聊天,身邊沒外人。
於是,皇帝一直在琢磨利用種子之力開採玉石的可行性。
越想越是可行,毛竹都能衝破青磚長出來,用此法採玉怎就不行了?
皇帝甚至覺得,到了年底了,可算又見能讓他順心的事兒了!
第二天,臘月二十九。
雖說已經放假沒有朝會,但為表示工作積極性,各部高官還是過來看看,萬一皇帝也來了呢?
做事要讓領導看見才行,不然演給誰看?
所以今天的非正式朝會內容,基本上就是皇帝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表揚一下朝臣們一年的辛苦,鼓勵一下來年繼續努力。
像螞蟥一樣扒在楚清身上吸血撈外快的工部尚書鄭春秋,聽到皇帝點了各部的尚書予以勉力,到自己這裡竟然忽略過去了,有些心裡不平衡。
六部尚書,誇了五個,唯獨漏掉自己?皇上,您不能看不見臣這個任勞任怨、踏實肯幹的老實人哪!
“皇上!”鄭春秋橫跨出列,稟道:“臣經過匯總結算,今年工部在臣的帶領下,各司按部就班,且有剏新,使得工部一切進展有序提升,只是……”
鄭春秋面露遲疑和慚愧:“只是,工部參知楚清與臣無有交流,致使在玉礦擴充套件這麼好的前提下竟無所出,臣實在慚愧!”
玉礦不是大宣的,而是沃斯四王子用玉礦的三年開採權抵償給楚清的,跟朝廷無關,與工部也無干。
但是鄭春秋偏偏把這件事劃歸工部,也就等於劃歸大宣國。
還一定要說“無所出”,直接泯滅今年從沃斯運回來的玉石。
更是把楚清的工部參知身份拿出來,說楚清與工部無交流彙報,工部無法對其工作進行指導和掌握。
螞蟥就是螞蟥,不怕被撐死,只怕吸不著血。
昨天四皇子說了利用種子之力開採玉石的方法,今天正好工部尚書也提及玉礦,皇帝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等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