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有道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的鬱悶只能算作“家事”,心情不好時,有八個兒子能揍,還有兩個身體不好的,也能罰一罰,好歹算是有紓解鬱氣的出口。
可他真正煩惱的卻是:就這麼督促,兒子們依然打不起精神,甚至越督促越逆反。
甚至有一天,四皇子竟然開口詢問,是不是他的功課能達到舉子的水準,父皇就能讓他進入禮部主客司。
“你為何想去主客司,去了又想幹什麼?”皇帝強壓下又想抽老四一頓的衝動,問道。
四皇子意識到之前的問話太直接,容易讓父皇不滿,趕緊表孝心:
“父皇,兒子聽說,沃斯國玉京河的淺灘處,遍佈各種美麗的寶石,兒子想去看看,開開眼界;
兒子還蒐集了很多采玉的辦法,不管是山玉、還是河玉,都能輕而易舉的採到;
父皇,您知道玉石養人,它能除去體熱,可以去煩解躁,還可滋養毛髮、五臟,疏通血脈,與人補益極大,兒子還想給您打造個白玉床呢!”
“哼!”皇帝重重哼了一聲,算這小子有良心,捱揍也知道心疼他爹,民間說的果然不錯:棍棒底下出孝子。
該揍還得揍。
不過說到採玉的方法,對於巨型玉石求而不得的皇帝倒是來了興趣:“你搜集了採玉的辦法?說來聽聽!”
四皇子馬上狗腿地奉上茶水,讓他爹滋滋潤潤地聽:“兒子聽到個民間傳說,據說這可是沃斯國採玉的不二法門;
是這樣的,他們那裡的玉京山脈奇大無比,卻也不是整座山全是玉雕的,只有部分割槽域才有玉礦;
有經驗的老沃斯人,會在春天裡一邊放羊一邊查詢哪裡有玉石,找到了會有賞銀的;
他憑著不外傳的經驗順著山坡爬,會發現真正有大礦石的地方;
可是,當他發現巨大的玉石,他根本撬不動、挖不出,該如何?”
皇帝喝了一口茶,把茶盞放下,見兒子賣關子,想到這段日子沒少捱揍,便給了臉面接話:“如何?”
四皇子一看父皇肯接話茬,那不就代表有希望讓父皇答應他的要求?
趕緊加把勁:“有經驗老沃斯人,通常會背個褡褳,牧羊累了,就坐下來生火烤麥子吃,所以他的褡褳一頭總是裝把麥子,而另一邊則是裝滿泥土……”
說到這裡停了停,裝作口渴的樣子舔舔嘴唇,再裝作拿錯杯盞的樣子把父皇的茶盞端起來一口乾掉裡面的茶水。
父皇要是不罵他,那他就能繼續得寸進尺。
褡褳是大宣人出門常用的“行李箱”,據說最早還是從沃斯傳入的東西。
只不過他們是使用動物皮子做的,騎馬外出時,可以搭在馬背上,裡面裝上錢、食物、生活用品。
而大宣人則是“山寨”出各種仿品,廣泛流行,有用組麻繩編制、也有用細麻布縫製,再精細些的,會專門紡了厚實的麻布進行染色,甚至還會在上面繡上圖案。
使用方法也更多些,小的可以放在腰間,大的可以搭在肩上,有點像今天的挎包,再大點也像沃斯人那樣放在騾馬的背上。
褡褳是一種長方形的口袋,中間開口,兩頭用來裝東西。
通常大宣人出門的包袱不會裝沒用的東西,多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