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帝聽說沃斯牧羊人的褡褳除了帶麥子還要裝泥土,就很不解:“因何要裝泥土?你不是說老人嗎?怎能背得動?”

四皇子一看,父皇果真沒計較自己喝掉他的茶水,十分高興,趕緊繼續忽悠:“父皇您聽我說呀!

剛才不是說找到大的玉石,卻拿不走嗎?他當然拿不走,他還要趕羊群呢,那該怎麼辦?

老牧羊人就會掏出一把麥子,沿著玉石邊的裂縫撒進去,然後蓋上薄薄的一層土,再用水囊灑上些水……

等過四五天,老牧羊人回到這裡,就見一片稚嫩的麥苗已經長出寸把長度;

這次老牧羊人的褡褳裡帶的可不是麥子而是豆子了;

老人把麥苗揪巴揪巴連根拔起扔到一旁,再取出些豆種子,沿著裂縫撒進去,再次蓋上土、澆水;

老牧羊人每隔一段時間過來一次,每次過來就換上更大的種子;

等到夏季快結束的時候,玉石的裂縫就被撐得足夠大了,這時候就可以用木棍插進去,再搬起石頭砸木棍,把玉石撬動起來,完整的大玉石就會鬆動、脫離原來的位置;

老牧羊人就可以踹著玉石,一路把它滾下山去;

父皇,您應該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吧?您看咱宮裡的青磚縫、假山石上,是不是總有青草長出來?

用這種方法,不但不用養活許多工人,而且也沒什麼危險,您說是不是?”

利用種子之力撬動山石,可行啊,太可行了!

皇帝不禁讚許地看了四皇子一眼:看看,同是第四個兒子,自家的老四,不比沃斯國的四王子出息多了?

皇帝並沒有對四皇子要求去主客司的事情予以置評,四皇子也沒指望一把就能成功,但在告退的時候,皇帝讓李公公把今天喝的那種餅茶給四皇子拿了一些。

有希望啊!四皇子抱著餅茶歡歡喜喜地走了。

四皇子走了,皇帝卻依然在喝茶,只是茶杯都空了,他還往嘴邊湊,可見皇帝在想事情。

老四剛才說的採玉方法,很是新穎,是他沒有挺過的,但是琢磨琢磨,覺得很有道理。

皇帝想起,有一年南方州府來的奏摺中,曾經有過彈劾某地官員大興土木修建官衙、勞民傷財的事情。

皇帝就寫了批評那官員的信件,結果那官員也上摺子自辯,說是因為當地雨水連綿過後,府衙地面被數株毛竹頂破青磚。

毛竹長速極快,僅僅兩天就半丈多高,不但前堂、甚至後宅也長了不少,連床板都給洞穿了。

府衙第一天將全部毛竹貼地皮砍掉,可第二天早上一看,又長了一尺有餘,且還有不少青磚上長出筍子,真是筍到家了!

而差役的值房裡,牆角處更是被鑽出的毛竹穿牆,還穿透了屋頂。

府衙只好撬開各處地面挖竹根,可毛竹的根系深度通常在半丈以上,更是有一丈多深的,這樣挖下去,費時費力費銀子,與重建又有何異?

因為奏摺一來一回之間太慢,皇帝乾脆派人去檢視,果真如此,那官員才算是真正洗清冤屈。

這就是生命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