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李公公看到大皇子端著托盤站在門外,趕緊準備接托盤,這是最近這段時間養成的條件反射。

“給老奴吧,皇上這會兒難得能歇一歇,老奴正準備去催催晚膳呢!”李公公說道。

大皇子輕輕轉了下身體,躲開李公公要接托盤的手:“這……有些燙,也不太好倒手,還是就著我的手送去吧。”

大皇子以銀盅造型容易串位為由,自己端著托盤進入御書房。

既然皇帝現在不忙,那當然要親力親為,表現嘛,不到位不是表現個寂寞?

果真如大皇子的判斷,皇帝在看到他端著托盤進來的一瞬間,眼睛就亮了。

大皇子端的是給皇帝的托盤,身後小太監端著自己那份,他是打定主意要陪父皇用膳的。

要知道,九個弟弟雖然都給父皇送了餐,可是一個都沒能留下來陪著吃的。

父皇不是忙著吃不上,就是正在生氣,誰都沒混到合適的機會。

看吧,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大皇子不但成功算計到皇帝心中的期盼,也如願得到共進晚餐的機會,而且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今天的吃食新鮮,一小盅一小盅的,一盅也就一兩口的樣子,全吃掉也沒多少。

大宣人吃飯,講究“飯不打鼻”,意思是盛飯不能盛太滿,不然會碰到鼻子,不雅也不敬。

這是配合吃飯端碗的禮儀而產生的一項說法。

端著飯碗吃飯,飯又盛得太滿,端起來就容易碰到鼻子。

大皇子帶來的吃食,不但不存在打不打鼻的問題,而且看起來很精緻,也很新穎。

“這是什麼菜?”皇帝饒有興致地問。

“父皇,這是‘銀盅雞蛋蝦’,您嚐嚐,可還合口味。”大皇子用公筷夾住一條蝦尾,順勢一提,一整個雞蛋就被提起來,放進皇帝面前的碟子裡。

大皇子此舉很是貼心,因為他已經想到父皇定是與自己一樣不知如何吃法,他用給父皇夾菜的舉動,既能告訴父皇怎麼吃,又能表達自己的孝順,很是自然。

與煮雞蛋不同,烤雞蛋的蛋清部分吃起來更有彈性,而蛋黃也浸潤了蝦的鮮味,又有蒜蓉醬搭配,味道獨特,十分鮮美。

皇帝吃一個,好吃,不由得再吃一個,才去嘗蔬菜餅子。

蘸了麵糊的大白菜不但保留住原有的清香,更比平時的烹飪方式吃起來更甜糯。

而且因為麵糊裡有調料,綜合在口中,竟是御膳房做白菜的三十多種做法都做不出的好滋味。

還有那烤紫蘇餅子,也像烤白菜那樣,被切成三角形,一塊一口,既香甜,又似帶有薄荷的清爽,很是獨特。

尤其是配合蝦仁一起咀嚼,更是爽口,還有絲絲清甜。

“父皇,紫蘇與蝦仁同食,不但有助於去腥增鮮,紫蘇還有清熱解毒和行氣寬中的作用。”大皇子溫和地與父皇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