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皇子送餐之後,四皇子、二皇子、五六七八九十皇子也相繼化身“外賣小哥”,以至於半月內,帝后二人沒怎麼吃過御膳房做的晚膳。

雖說二皇子終於成功送餐那次,皇帝就知道他們是從小寶那裡買的吃食,倒也不以為意。

只當是小孩子無聊,拿自己兒子賺錢玩兒,雖然皇子們傻兮兮給人送銀子,讓人家玩兒的提溜轉有些可惡,卻也不好發脾氣。

怎麼發?還皇家呢,趁人孃親不在身邊就欺負人孩子嗎?

人孩子也是勞動所得,一個賣吃食,一個買吃食,買賣之間你情我願,人家又沒坑蒙拐騙。

皇帝想著,哪天要親自考校一下小寶的功課,小孩子嘛,再聰慧也不見得學問紮實,隨便尋點錯處,罰他一頓板子,也算師出有名。

想著想著就餓了,看看天色,快到晚膳的時候,今兒怎麼沒人來送餐食呢?

不但今天沒人送,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沒人送。

說真的,這段時間與朝臣們鬥智鬥勇,幸好楚清那邊配合得不錯,以楚清家鋪子為標準做參照,勒令官府積極調配京畿物資,算是勉強壓住物價繼續上漲的勢頭。

可畢竟每天這麼耗在不良氛圍裡,是個人都受不了。

頭幾天沒注意,過後發現小寶做的不倫不類的晚膳,實在是味道極好,頗能紓解壞心情,多少竟有了些心理上的依賴。

一邊嘟噥自己兒子不爭氣,每日瓜兮兮給人家送銀子,就那點吃食,把所有食材都打包,也花不掉二兩銀子,人家竟然每份就要十兩!

一邊又沉醉於這些美味中不想自拔,這些東西,做的沒有御膳房的講究,可食材搭配卻也合理,關鍵是好吃、而且沒吃過啊!

皇帝有時候都把這頓由蠢兒子們孝敬來的晚膳,當做一天辛勞的慰藉。

可是一連三四天過去,美食斷檔了!皇帝覺得心情更不好了!

“父皇還在忙麼?”御書房門外,傳來大皇子溫潤謙恭的聲音。

大皇子這半月來,每日與兄弟們一起到小寶那裡“買飯”吃,也親眼看小寶如何操作。

最初那天只是因為大家都去了,他作為兄長,不好顯得不合群,所以才去。

可看到老三竟然那麼順理成章、順其自然、順心順意就討來小寶做的東西送給帝后二人,十分動心。

既然動了心,後來便以關心兄弟、以及替父皇照顧臣子的兒子為由頭,繼續日日來小寶這裡,想也找個機會弄點兒吃食給父皇、母后送去。

大皇子做事,一向考慮甚多,有了第一次小寶能說出皇帝吃鹹不吃香菜的特點後,大皇子便向母妃討教父皇的飲食習慣。

只是母妃也所知不多,母妃甚至不知道皇帝不吃香菜。

算算吧,大皇子馬上就要及冠了,可皇帝與母妃共寢次數不超過一個巴掌,一年當中來看望母妃能有個三五次,每次喝完一盞茶就走人,飯都沒留下吃過。

這種交流頻次,他母妃能對皇帝有多少了解?

所以大皇子在給父皇送吃食之前,得先看看小寶用的食材是什麼,有沒有父皇不喜的東西;再思索一下食材當中有沒有相剋之物;還要嘗過味道,再等等兄弟們吃過後有沒有不好的反應,比如噁心或者腹瀉。

就這麼思量著、觀察著,連老十都送過餐了,大皇子還沒動作。

其實以上的顧慮都是藉口,問題的真正根源在於:大皇子覺得自己年歲最大,像弟弟們那樣屁顛屁顛給送餐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