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太祖高皇帝起於草澤,剷除蠻元,勘定群雄平天下,那是何等的雄才遠略啊……”

“然而,恐怕他是萬萬沒想到吧,這大明朝立國還未有百年時間,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一臉淡然神色的皇帝,字字清晰地道出這幾句話以後,滿朝文武的心,咯噔一下,停了半拍。

大氣不敢出的他們,許多人,頜首低眉,生怕皇帝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

好在是,皇帝接下來的話語,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諸位愛卿,無需過多擔憂。”

“朕知曉,也能理解,這天底下,但凡家裡有點閒錢的,為了後世子孫著想,買上幾塊良田作為家中基業,這也不算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只不過…在朕看來,雖說這天下的財富,是沒有定額一說的;但這天底下良田的數量,卻還是有定額的。”

“有人良田佔得多,那毋庸置疑,肯定是有人佔的少了。”

“諸位愛卿,朕所言…可對?”

“吾皇洞察秋毫!”

一陣山呼過後,滿朝文武百官的心,登時緊張了起來。

雖說皇帝讓他們無需擔憂,但到了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傻子的話,是個人都能察覺到,眼前的皇帝,貌似沒有照搬太祖高皇帝為了抑制土地兼併而實施的政策的想法。

一想到這,刨除于謙這個已經知曉內情的人以外……

立於奉天殿內的臣子們,還是有一些人,尤其是坐在椅子上的三楊閣老與英國公張輔,他們已經猜到了,皇帝接下來可能要講的事情。

畢竟,結合皇帝先前講的那些誘人政策,特別是退休金這一政策,沒打算遵循祖宗制度的皇帝到底在想啥,對於他們而言,已是不算太難猜。

至此,這些人,對著皇帝行注目禮的同時,變得有點口乾舌燥的他們,心中可謂是駭然無比。

什麼全面開海通商,什麼提高天下官員的俸祿,這一切的一切……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眼前這位年輕的皇帝,為了解決困擾歷朝歷代的土地兼併一事,專門想出來的真正的萬全之策!

“難怪於昨日…皇帝不與自己商議新政,原來他竟是這樣打算的!”

對於皇帝昨日攆人走的舉動,這才過去不到一天而已,三楊閣老怎會忘記?

現在好了,他們已是徹底搞明白,如果自己猜測無誤的話,人家皇帝,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指點。

攜大勝之威,頒佈一環套一環的新政……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挖掘了人性弱點且滿足了所有人利益的強國之策,佔據著社稷大義名分的同時,還打著強國富民的口號。

這…這特麼誰敢反對啊!

不過,相比這無懈可擊的新政,最讓三楊閣老還有英國公張輔等人極為震驚且特別失落的則是……

皇帝今年才二十二!

大好的明天,在等待著皇帝,也在等待著大明朝。

只是,他們時日不多了,怕是見不到遠超仁宣之治的盛世之景了。

當然了,遺憾的同時,這些人的心裡都在琢磨著,年輕的皇帝,到底是從哪、是從何人手中學來的這些治國大道?

思慮至此,有那麼幾位老臣,不動聲色地朝著于謙的位置瞥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