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今日不站出來,不把這事在這朝堂之上道出來,在下朝之前若是見不到滿朝文武商議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方案……

他這心,就不怎麼踏實!

再就是,還有一點,也是他必須站出來諫言的原因。

那便是,他想滅滅皇帝的威風勁!

畢竟,透過總結出來的這一套套無可辯解的言辭,年輕皇帝的天子威嚴,變得是愈發凝重。

既然能總結出這些精闢觀點,還想出這些強國之策,但凡眼睛不瞎耳朵不聾,那麼今日在此朝議的臣子們,應該都能看得出來,年輕的皇帝,是奔著明君乃至千古聖君的方向去發展。

對於此事,見多識廣的陳鎰,又怎會看不出來?

正是因為看出來了,他才想滅滅皇帝的威風勁。

之所以這樣做,有點像,倒也不完全像別的臣子擔心得那樣,生怕朝堂會變成皇帝的一言堂。

陳鎰這樣做的目的是……

他很擔心,也很怕害怕。

因為,現如今的皇帝,實在是太年輕了,也太聰慧了!

年輕聰慧到…讓他有點害怕了。

古往今來,這樣的帝王,不是沒有過。

甚至可以說,有很多!

好一點的,有那位開創了唐朝極盛之世且在位時間最長的唐玄宗,李隆基。

就是這一位,那也比眼前的正統皇帝,還要再晚五年才登上九五至尊的龍椅寶座。

壞一點的,有那位“美姿儀,少聰慧”的隋煬帝,楊廣。

這一位,可是足足到了三十五歲,才榮登大寶。

至於卡在中間不好不壞的,那簡直不要太多。

在陳鎰看來,且不論這些帝王的是非功過,像這種年輕時特別聰慧還有大作為的皇帝,哪一個不是自負之輩?

而眼前的正統皇帝,與這些帝王,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印出來的啊!

同樣的…年輕,聰慧,美姿儀。

最為重要的是,剛有了奄遏下水大捷這種大作為,現如今,年輕皇帝還想借助大捷帶來的威望,要實施新政,圖謀更大的作為!

再加上,年輕皇帝在御駕親征期間發表的一些言論,身為都察院的大佬,陳鎰又怎會沒有聽說?

正是因為擔心憂慮年輕的皇帝在未來會走上歧路,他這才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重提新政的弊端。

所圖之事,除了真心想解決新政的弊端,也是要在這朝堂之上,藉機滅一滅皇帝的威風勁。

可以說,身為左督御史,承擔著敢於彈劾、諍諫皇帝這類重擔的陳鎰,他一心,皆是為公!

“張卿那一晚提及的事情,確實很重要,朕倒是考慮了……”

皇帝此言一出,奉天殿內的文武百官,不少人的心裡,驟然一緊。

好在一緊過後,他們又恢復到了平常心。

畢竟不管怎麼說,按照皇帝先前講話的態度,新政的實施,應該是妥妥的。

既然如此,那便沒啥好擔心的了。

“陛下,臣在此斗膽講一句,新政弊端若是不除…大明國本,必定有動搖乃至傾覆之嫌!”

“臣卻不知…陛下考慮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