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主動一點呢還是被動一點呢?(第1/2頁)
章節報錯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半邊天。
落日餘暉的映襯下,紫禁城,美麗且宏偉。
比這更美更令人賞心悅目的,是永和宮內,跪在床榻上的楊蜜。
此時此刻,她身著由藍白底嵌著粉色荷花圖樣的布料裁剪而成的三分袖旗袍。
一身的窈窕曲線,在旗袍的包裹下,是那般得誘人!
現如今,媚眼如絲半閉半合的楊蜜,櫻桃檀嘴微張,剛剛承接完皇室賜予的恩澤雨露。
輕輕的“咕咚”一聲,沒有一絲猶豫吞服以後,滿面嬌羞不已的她,小心翼翼瞅了瞅皇帝,趕忙將旗袍裙襬往下拽了拽,而後悄咪咪地往皇帝身邊靠了靠。
而王迪這邊,身心很是通透的他,倚靠著軟枕,正翻閱著錦衣衛呈上來的實時密報。
對於訊息掌控,王迪特別在乎,尤其是京師之地的一舉一動。
是以,在班師回朝期間,他便囑咐過袁彬,在宮門關閉之前,需將每日蒐集到的資訊上呈至他面前。
雖說大大小小有用無用的資訊很是繁雜,不過對於早已習慣瀏覽天下新聞的王迪而言,這百十來條實時訊息,頂多浪費他半個時辰而已。
不出所料的,今日劉老六屠戶談及到的事情,也已是入了他的眼。
“心算高手嗎…還如此年輕!要不要儘早設立大明理工太學呢?”
攀科技,最需要的,便是理工型人才。
這一點,王迪不會不清楚。
他構思出來的大明理工太學,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經濟、地質、冶金、建築工程等諸多雜科,與後世的理工類大學,基本沒差太多。
只要一道旨意頒發出去,王迪相信,三年之內,大明理工太學的師資力量與就學人數,應該不會低於三千人。
十年之內,集眾人之力,王迪覺得,應用在各行各業,可以完全代替手工勞動繼而引發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應該便能成功研製出來。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信心,是因為王迪知曉,技術科研領域,最難的就是從0到1的突破。
而蒸汽機的原理,又不難。
只要科研思路與方向差不了,那麼匯聚大明帝國的頂尖人才,再許下豐厚名利,耗費十年時間將其研製到成熟階段,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甚至是說,為了理工型人才不會斷流,類似於九九乘法表、拼音、標點符號、阿拉伯數字以及加減乘除這些符號,王迪早就親自謄寫到了一個小本本上面。
隨便召點無事可幹的秀才們,教授三五個月,而後派往全國各地縣學府學將其普及開來,再搭配著區別與正常科舉考試的雜學科舉……
如此這般的話,最多不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掌握文理知識的複合型人才,便會源源不斷批次生產出來。
只是,一想到這,王迪有點猶豫了。他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放開全面化的啟蒙教育。
這其中的好處嘛…毋庸置疑,識文曉義懂得簡單算術的人才,會變得越來越多。
可替換的人才一多,也無需再像現在這樣,生怕有人抱團起來集體尥蹶子不做事了,畏手畏腳地定了一個較低的水平線,不敢大規模地貶黜官員。
但壞處嘛…令王迪比較擔心的就是,親手結束持續上千年的愚民政策,待到黎民百姓大範圍啟智以後……
這朱家的皇權,還能穩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