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論如何拆分文人政治團體(第2/2頁)
章節報錯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瞧瞧人家說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俊採星馳……
從唐初年間開始,江西布政司便已不差。更何況,自那時起,稱得上是風平浪靜的此地,經歷了五個世紀的發展,又怎能不強?
強到了什麼地步呢?
想想吧,在其它省府多是以農耕經濟為主導還飽受戰亂的時期,江西布政司的工業與手工業,偷偷摸摸發展瞭如此之久。
且不提此地的全面程度究竟有多強,單是經濟這一方面,又豈能差得了?
現如今,作為繳稅強省的江西布政司,其真實情況就是,合併周邊數郡,都不及江西饒郡產!
魚米之鄉這種事就不說了,僅是景德鎮上的傭工,聚攬天下四方無籍之徒,每日都有不下數萬之巨的人流量。
這事要是放到其它省府,刨除順天府和江南幾個城市,其餘地方連想都不敢想。真要出現這一幕,恐怕當地的父母官,都會以為是亂民來攻城了。
是以,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不愁吃喝的人們,才能有心思去學習。
有了足夠多的銀錢,才有了那一千五百餘座遍及華夏各省各府各州的江西會館與萬壽宮。
更何況,因為環境足夠安穩,從唐代開始,文風鼎盛讀書人輩出的江西布政司,便是科舉大省,亦是強省。
像什麼歐陽修、王安石、晏殊及其子晏幾道、曾鞏、黃庭堅、楊萬里、文天祥這些知名文人,一個個的,都是江西老表。
永樂初年,楊士奇這位閣老,也不知是喝多了還是怎麼滴,他曾對太宗文皇帝說過這麼一句話,“四方出仕者之眾,莫盛於江西。”
現如今,再根據袁彬這個地道江西人提供的詳細情報,王迪已經知曉……
南昌府,號稱“市井多儒雅之風”。
吉安府,有著“環吉水百里之疆多業儒”的美譽。
廣信府,有著“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課子孫讀書為事”這種奇聞異談。
別的且不說,內容涉及面十分廣的《永樂大典》,主持編纂之人,便是有明以來舉世公認的大才子,解縉。
此人,便是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士。
由此可見,目前朝堂上流傳的“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這句話,當真是沒有任何虛假水分。
因為新政的緣故,王迪也不能為了限制江西幫的發展,而棄人才選庸才。
不過嘛,對於此事,就算不憑藉皇權獨斷專行,他也不怎麼擔心。
江右幫,還有後來居上的江南幫,他們之所以如此牛逼,無非是當地文風盛行。但歸根結底,還是有錢罷了。
現在不敢說,但最多不超過二十年,這兩地會變得更加富裕,但在新政的照拂下,其它省府,尤其是開通市舶司的東部沿海地區,也差不到哪去。
富了起來,再加上基礎教育的普及,待到二三十年以後,朝堂政治兩極化的格局,必會不攻自破。
著眼未來的王迪,完全等得起。
況且文風盛行之下,又身處內陸最安穩地區的江西布政司,有明以來,還不曾誕生知名的武將。
所以嘛,任這幫文臣如何歡實呢,王迪是穩坐釣魚臺,靜看他們能玩出什麼鬼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