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論如何拆分文人政治團體(第1/2頁)
章節報錯
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大年三十一過,為大明帝國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正統十四年,就要過去了。
雖說新政實施還未過太久,但因為其中多項政策涉及到了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嘛,縱使有人無意或是有意地想拖後腿,那他也得問問旁人樂不樂意啊!
因此,新政實施的進展程度,在王迪看來,還算蠻順利的。
畢竟,斷人錢財、阻人仕途這種事,不管放到什麼時候,都是不亞於殺人父母的深仇大恨。
絕大多數人藉著新政之風都在向上攀爬之際,誰不行,誰在拖後腿,可謂是一目瞭然。
同級或是下屬辦不了這種人,可別忘了,這天底下,除了皇帝無人管得了以外,縱使位列三公九卿,他們頭頂上,不還壓著皇帝這尊大神嘛。
是以,在吏部老大王直快速反躬自省之後,上至朝堂,下到各省各府各縣,在皇帝的默許下,罷黜了近百位尸位素餐看不清形式的官員。
雖說此舉導致不少言官上疏進諫王直有任人唯親排除異己的心思,不過王迪倒不怎麼在乎。
水至清則無魚、人無完人這些道理,王迪比誰清楚。
還是那句話,只要在新政實施期間能為朝廷辦實事,一切都好說。
而身為天官冢宰的王直,正是摸準了年輕皇帝的這種心思,才大膽啟用了不少後進之輩。
當然了,火速提拔起來的這些執政能人,其中尤以江西幫居多。
不過這也不能怪人家王直起了偏袒之心。
誰叫當下這個時候的江西布政司,是個人傑地靈能人輩出的好地方呢。
在王迪看來,與後世有所不同的就是,大明朝的江西布政司,其地位,就好比後世的魔都那樣…甚至還要超出許多。
別看人家身處內陸地區,但不管是在文化還是政治亦或是經濟方面,刨除帝都順天府,江西布政司這一地,在各大領域當得上是執牛耳者。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王迪覺得,一句話便能概括,那便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要知道,從唐朝開始,因為對外貿易發達,貨幣流通量大增,造成銅料不足等諸多原因,有唐一代,朝廷開始明令禁止百姓用銅鑄造生活用品。
再加上飲茶之風盛行,江西布政司的制瓷業,從唐朝開始,便日益興旺了起來。
瓷器這玩意,可不便宜啊!
當然了,還有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那便是,自古以來,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易守難攻被稱之為“布袋省”的江西布政司,雖說它所處的位置不算太偏僻吧,但從秦朝開始,這處風水寶地就沒經歷過幾次大的戰亂。
元末期間,整個華夏大地,尤其是南方的朱張陳三大政權,可謂是打翻了天。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夾在湖廣與江浙二地中間的江西布政司,雖說也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戰亂吧,但待到太祖高皇帝戡定群雄建立明朝以後,人家愣是沒怎麼受到影響。
若非如此的話,怎會有了那個一點都不亞於北方洪洞大移民的“江右填湖廣,湖廣填巴蜀”這個南方版本的大移民。
好看的言情
再加上彭蠡湖,也就是後世的潘陽湖……
有了如此之大的一個淡水湖泊,任那老天爺如何變化呢,作為亂世避風港存在的江西布政司,歷經千百年的時間,經歷了大範圍的相容幷蓄之後,其工業和手工業的發達程度,到了正統一朝,放眼全國範圍的十三個布政司,那絕對是數一數二得強!
最能體現概括這一點的,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在贛江之濱寫下的那篇《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