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走,陪朕打槍去(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縣之地黎民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恐怕全憑知縣一人的執政能力和為官操守了。
這在王迪看來,很是不好!
所以說,經過楊蜜的提醒,王迪認為,完全可以將縣丞、主簿、典吏、巡檢等諸多位卑乃至不入品級的官吏們,就此設為朝廷固定編制。
不入流歸不入流,但只要朝廷承認其編制,這也算是吃上皇家飯了。
就像武勳考選大典那樣,經過底層鄉村幾年的實踐以後,能者上,庸者下。
既能分攤知縣的壓力,防止知縣權利過重,有為禍一方的可能;又能給不擅長八股文卻有執政做實事能力的秀才們,找一條另類的仕途之路。
最主要的是,飽讀詩書知曉忠義理智信的秀才們下到了基層鄉村,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就代表著皇權下了鄉嘛。
這樣一來,如果再嚴格執行舉薦制度的話,那麼透過三途取士之法,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懶政、庸政、怠政問題,雖說不能將其徹底根除,但絕對能在最大程度使其降至最低。
所耗費的,無非是多支出一些俸祿罷了。不過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應該是不缺銀錢的。
而這,便是王迪理想當中的政通人和局面。
先前他沒想到,完全是因為他印象當中的秀才們,一個個都是眼高於頂不食人間煙火氣的角。
在王迪看來,這些天天之乎者也讀書有點讀傻了的酸臭秀才,自恃聖人門下弟子,恐怕是看不上這些沒品級且不入流的小職位。
現在好了,有了楊蜜的及時提醒,王迪的身心,瞬間變得通透了許多。
幾項良政實施過後,再配以嚴格的監察措施,依王迪所見,上至藩王勳貴朝中大員,下至官差雜役里老……
大明朝所有的代天子牧民者,在‘名’與‘利’這二物的誘惑下,就像那隻頭前掛著胡蘿蔔的毛驢一樣,乖乖給大明朝的發展建設盡心賣命吧。
“走,陪朕打個炮…打個槍去!”
自覺大明朝政治體系構架得相當順利,心情很是不錯的王迪,準備帶著楊蜜打打槍去。
是真打槍,啪啪啪…能弄出人命的那種槍!
穿越至今,日夜操勞,不辭辛苦的王迪,為了大明朝萬世不易長長久久的國泰民安,該規劃的條條框框,基本都已規劃完了。
腦海中記下來的知識,基本也都謄寫到小本本上了。
現在欠缺的,就是慢慢執行,等待花開結果了。
現如今,啥事都沒有,恰巧還趕上楊蜜這小娘們來了天葵玩不了……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趁著節後的大好晴天,瞧瞧大明朝的火器去。
紅衣大炮,太大、太嚇人了,再加上還得跑到城外軍營,沒那必要。
王迪準備擺弄的,是他吩咐哈銘從神機營弄來的幾把永樂大帝開發出來的制式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