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這一瞬間,王迪馬上想通了,為何看完紙張上的幾項良政以後,像英國公張輔、內閣曹鼐還有鎮朔將軍楊洪這些人,並未像其他人表現得那樣喜悅……

甚至是說,剛剛他們幾人的臉上,王迪記得很清楚,一個個的,可是連點微笑模樣都沒有,反倒是面帶憂慮神色。

如此看來,這幾人在看完紙張上的文字以後,馬上就聯想到了這一環節。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態勢,世人都懂。但真正謹記於心中時刻不曾忘記的,恐怕在座的文武百官,還真沒有幾人。

不過,這些對於王迪而言,已是無所謂的事情了。

土地兼併,這是他必須要除掉的毒瘤。

其它事情可以商量,唯獨這件事上,沒有半點商量餘地。

開海通商,帶著大夥兒發家致富,其中有一多半的原因,本就是為了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至於文人的筆桿子,現如今的王迪,還真不怎麼在乎。

單憑手中掌握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他就想看看,文人士子哪來的臉皮,敢跟他逼逼賴賴。

掃了眼氣氛越來越尷尬的筵席,正準備將丈量土地、徹查人口諸多事宜公佈於眾呢,話未說出口,于謙直接起身道:

“陛下,今晚您喝了不少酒,還請保重龍體!我們這些臣子們,也喝了不少美酒。酒後易失言…在這種情況下,討論涉及到天下萬民的朝政,怕是有所不妥吧。”

想了又想,于謙覺得,今晚絕不是公佈土地及賦稅改革事宜的最佳時機。

現在正值御駕親征遠離京師之際,刺皇殺駕一事,才剛剛過去不久。

身為三軍總督,目前這段時期,于謙是真怕皇帝再出點什麼意外情況。

在他看來,如若皇帝真將土地及賦稅改革一事道出來,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和勳貴們…也許他們不會反對此事。

畢竟有了遠洋貿易的入賬,孰重孰輕,在他們心裡,應該還是能算得清帳的。

但三品以下的那些臣子呢?

雖說有翻倍的俸祿可以衝抵土地賦稅帶來的損失,但保不準有那隻進不出的饕餮之輩,幹出點什麼出格舉動。

一旦發生了,身為三軍總督,他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死,他于謙倒是不怕。但死的毫無價值,卻實非他所願。

畢竟再過不久,自己即將成為宣大總督,是到了學以致用、一展所長、實現抱負、造福一方水土的時候了。

要是在這個節骨點攤上事情,死得稀裡糊塗,豈不是比那竇娥還冤!

所以說,依他所見,真要談,必須得等到皇帝身處紫禁城內,才能將此事公佈於眾。

于謙這邊話音剛落,以英國公張輔和內閣曹鼐為首的一干文武大臣,別管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思,這些人當即就隨聲附和,皆言此等大事,不宜於酒後酩酊大醉之際進行商討。

甚至還有不少醉醺醺的武勳,以修武伯沈榮這沒腦子的二貨舉例子,引得一眾人等哈哈大笑,意圖將監察御史張洪,給筵席上帶來的尷尬氣氛緩解掉。

到了這個時候,注意到于謙投來的頗為嚴肅鄭重的視線後,王迪的酒意,也是清醒過來不少。

是啊!著什麼急啊!

定下來的那些強國之策,本就非一日一年之功。

此時若將土地賦稅改革事宜道與這些臣子們聽,就算這些人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那又能怎樣?

待到班師回朝以後,面對留守在京師的內閣六部九卿那些臣子們,不還得說一遍嘛。

至此,在絕大多數人盡力保持的默契當中,監察御史張洪,只能是嘆了一口氣,懶得搭理旁人投來的意味不明的視線,悶起頭來,開始了胡吃海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