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咋了,想反了不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統十四年的中秋佳節,懸掛在宣府城上空的太陰星,很大,很亮。
長城內外的諸多子民,舉杯邀明月之際,他們的心裡,也是樂呵得很。
因為,肉眼可見的和平期,真的就要來臨了。
大明與瓦剌的議和事宜,正如王迪想得那樣,議和談判過程特別順利。
也先把大妹子其木格嫁給他當小媳婦,還牛逼哄哄一副不差錢的樣子,多送了一萬匹良駒給大明朝。
也先的意思嘛,就是不想按照大明朝定下來的賠償要求做,權當這三萬漢家兒女和三萬頭牲畜作為自家大妹子的彩禮了。
而更不差錢的王迪這邊,大手一揮,高達五十萬兩數額的茶鹽玉帛,當做回禮送給自己的大舅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完全是因為王迪已經將也先麾下的瓦剌部,視作自己的財產了。
五年,也許短了點。
但最多不超過十年,自信彪悍鐵騎、精銳水師、猛卒良將皆不缺的王迪,定要也先及其瓦剌部心服口服臣服在大明朝的統治下。
如若不想受制於人的話,那便饒他一命,責令其帶著兵馬跑遠一點。
讓他效仿百餘年前的祖先,跑到歐洲那片去霍霍上帝的子民去,延緩他們的發展。
可以的話,王迪甚至鼓勵也先再將黑死病重新帶到那片地,提前送那些人去聆聽上帝的福音。
因此,議和事宜,就在這種你情我願的基礎上,很快敲定了下來。
按理說,大勝而歸班師回朝之際,武勳們應該是最開心的了。
畢竟,事關個人及家族榮辱的封賞,就要來臨了。
但是呢,自打見到皇帝弄出來的那幾項良政以後,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武勳,心裡就沒安穩下來過。
每時每刻,這些人懷揣著那張薄紙,心裡都在想著,要是當晚筵席上,沒有監察御史張洪的搗亂,那該有多好啊!
現在,令許多武勳特別擔憂的是,皇帝會不會聽信了張洪的讒言,就此停了遠洋貿易一事?
如果不停的話,那皇帝還帶不帶他們一起玩耍?
雖說許多武勳不通商賈一事,但稍加那麼一打聽,他們心中便已知曉,遠洋貿易的利潤到底有多豐厚!
況且,不是還有皇帝分發下來的遠洋商務司的名額嘛。
僅是一晚上的時間,已經有不少人聯合起來,將通商名額的起步價,定在了白銀一萬兩,價高者得。
遞個推薦,不過是一張條子一句話的事而已。
如此這般,平白就能撈到至少萬兩以上的白銀…此等好事,誰特麼不稀罕!
可以說,現如今像李珍、陳壎、沈榮這樣已經徹底進了套的武勳,真有將張洪千刀萬剮的心思。
可惜的是,自那夜宴之後,任他們這些武勳再怎麼打聽,也沒得到皇帝關於遠洋通商的訊息了。
...
對於臣子們的反應,經過哈銘實時反饋來的資訊,與民同樂三天的王迪,心裡還是比較有數的。
在他看來,土地賦稅改革一事,有了多數武勳的支援,其困難程度,應該比自己想得要簡單了許多。
當然了,不管實施過程是難還是易,土地兼併一事,必須從他這一朝徹底解決。
誰敢明著暗著給他搗亂,人頭不保,將是這些擋路石要付出的最低代價。
“陛下,一切都已準備妥當,時間也差不多了。”
踱步入得寢殿內,李復頜首低眉,對於眼前斜躺在床榻上正摟著楊蜜卿卿我我的年輕皇帝,他沒有一點探究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