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少府魯班院有多項利國發明,少府署修建的帝陵頗具規模,並進一步完善馳道,研發出了蔗糖,財政收入頗多,可為第一,眾卿以為如何?」劉襄沉聲問道。

少府署是專門服務皇帝的機構,少府劉舍又懂得察言觀色,劉襄每年於情於理都會將少府署擺在第一名。

「陛下,去歲少府署雖說有著不少的政績,可卻並未有重大貢獻,再者其常年穩居第一,今歲將其列為第一的話,頗有不妥。」

「臣以為當將典客署列為第一,其在去歲使得烏桓舉族歸順我大漢,進而削弱了匈奴左地的實力。」

「又撫慰了邊境諸羌,使得其不侵犯我大漢邊境,減輕我大漢邊防壓力,從而節省開支。其功勞可為第一。」右丞相張蒼恭聲道。

少府署政績好是好,可是少府府庫錢財的決定權在劉襄手中,他這個丞相無權過問。

與其說是張蒼在替典客署掙第一名,倒不如說是張蒼對於皇權碾壓相權局面的不滿宣洩。

雖說大家都是為了大漢著想,可相權與皇權天生不對付。

「眾卿以為呢?」劉襄開口問道。

皇帝與三公坐而論道,皇帝是大漢集團的董事長,而公卿大臣則是集團的董事,大家是一種法律上的戰略合作關係,而不是滿清那種主子與奴才的關係。

公司的一把手與二把手意見不一致,一把手也不能因此開除二把手,這時候就需要其他的董事來投票表決。

「帝陵修建關係我大漢遷陵制度,由此便可對地方豪強進行調整,達到鞏固朝廷權威的目的。」

「馳道對於我大漢調動軍隊,運輸糧草輜重有著大益。蔗糖自發明以來,便成為暴利,不少商賈就是靠著蔗糖開啟異國市場。」

「自設立安北與安西兩大都護府以後,我大漢與匈奴便攻守易形,大漢入侵匈奴的次數遠大於匈奴入侵我大漢的次數。」

「故而烏桓歸順我大漢只能算做是錦上添花罷了,削弱了匈奴實力,可並沒有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由此對比之,臣以為當以少府署為政績第一,典客署次之。」鹽鐵司都尉竇嬰緩緩說道。

鹽鐵司是從少府署分出去的,在鹽鐵司設立初期,少府劉舍對於鹽鐵司多有幫助,重義氣的竇嬰對劉舍心懷感恩,此刻自然力挺少府署。

「臣以為鹽鐵都尉所言有理!」

「臣附議!」

「臣附議!」

……

「少府署政績當名列第一,然第二名當為繡衣衛!」

「臣以為少府署可為第一,廷尉府為第二名。」

十四位公卿大臣中,除去張蒼、以及兩位當事人少府劉舍與典客馮敬以外,有六位對於少府署第一名錶示同意,五位默不作聲。

正如竇嬰所言,其餘的公卿大臣也認為烏桓降漢對於大漢只能算做錦上添花。

這個時期的烏桓實力並不強大,也沒有多少能打的騎兵軍隊,遠遠無法和大漢的第一獵犬匈奴八旗相提並論。

當初在承明殿朝會討論烏桓投降事宜時,劉襄還讓群臣傳閱過烏桓王的降書,所謂的「四大恨」降漢理由差點沒把殿內的群臣笑死。

少府署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年度績審第一名,但第二名是否花落典客署卻充滿了爭議。

在眾人一番爭吵辯論以後,前三名分別為:少府署、廷尉府、典客署,沒啥突出表現的奉常署屈居倒一。

為您提供大神白菜吃豆腐的《漢威天下之劉襄》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四百七十二章 政績評比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