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移民簽證(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眾匈奴使臣聽聞劉襄此言都十分動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單于庭是草原上最繁華的場所,可若是與長安比起來,什麼都不是。
不過他們能被挑選為陪同呼延王出使漢朝的使臣,還是有些本事的,很快就調整好了面部表情,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呼延王的神色。
他們雖然對漢朝皇帝的話動心,可他們的家眷都還在單于庭,若是直接跪舔漢朝,恐怕會被扣上私通漢朝的帽子,牽連家眷。
呼延王的表情陰晴不定,可以看的出來內心正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一眾匈奴使臣都希望呼延王能夠順水推舟的應下劉襄的話。
「外臣斗膽,懇請能派遣族人來長安定居,懇請陛下恩准。」
呼延王出乎眾人意料,誰也沒有想到呼延王遲遲不決的原因竟然是想讓自己的族人來長安定居。
「漢匈為兄弟之邦,此事自然可行。」
「謝陛下聖恩!」
作為匈奴名王的呼延王深諳「狡兔三窟」這個道理,與漢朝交好百利而無一弊。
匈奴看似已經渡過了危機朝著正軌發展,可內部卻是暗流湧動,矛盾重重,隨時有可能船破人亡。
呼延王是匈奴帝國的名王不假,可他也是呼延氏族長。呼延王首先考慮的是呼延氏的利益,其次才是匈奴帝國的利益。
「皇帝陛下,外臣也想攜家眷來長安定居。」
「陛下,外臣仰慕中原文化久矣…」
有了呼延王開頭以後,匈奴使臣團的成員爭先恐後的向劉襄提出移民申請。
宴席上的大漢官員看著匈奴使團的舉止,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看向匈奴使團的神色中多了幾分藐視。
「典客。」
「臣在。」
「大漢與匈奴為兄弟之邦,兩國子民理應互通有無。然兩國有居心不軌之徒,若是隨意放縱之,必然會損害兩國關係。」
「由典客署依據兩國國情制定一匈奴子民定居長安的相關規定,凡有意來長安定居之匈奴人不可攜帶兵器輜重,由典客署於邊境負責稽核,對符合規定者發放照身帖,稱為簽證。」劉襄緩緩說道。
「謹遵聖喻!」馮敬恭聲道。
大漢延續秦制,編戶齊民,若是沒有相應的身份證明,根本不可能暢行無阻。
「謝大漢皇帝陛下聖恩!」一眾匈奴使者恭聲道。
看著一眾匈奴使者因為有機會在長安定居而難以掩飾的激動激情,劉襄內心十分滿意。
劉襄對於草原的未來管理規劃中除了進行碎片化管理外,還有進行文化入侵這一手段。
這些年草原一二連三的變故,使得匈奴已經失去了對漢朝壓倒式的騎兵優勢,再也不是那個讓大漢君臣談之色變的遊牧大帝國。
按理說這時候劉襄應該一鼓作氣傾舉國之兵與匈奴決戰,滅亡匈奴或者重傷匈奴,從而換來邊境的和平,締造一個盛世。
可有前世上帝視角的劉襄十分清楚就算將匈奴擊潰,也最多隻能享受一二百年的太平盛世,屆時又將會有一個新的遊牧帝國崛起,對大漢形成新的外部威脅。
前世匈奴被擊潰以後,匈奴的小弟鮮卑就統一了草原,成為了新的草原霸主,在五胡亂華的北方十六國中有五個國家都是由鮮卑人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