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陛下登基以來後,匈奴實力每況愈下,我大漢實力卻在不斷增強。匈奴單于庭忙於鎮壓境內層出不窮的牧民起義、匈奴右地歸順我大漢,匈奴左地。(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斷匈奴左臂

諸王也對單于庭陽奉陰違。”

“加之西域諸國倒向我大漢,匈奴少了糧食與軍需物資供應來源渠道,其境內又缺少鐵礦。縱使其掌握了馬鐙與馬鞍,也無法組建起一支龐大的騎兵軍隊。”

“我大漢如今擁有河朔與河西兩大優質水草之地,不用憂愁戰馬不足問題,騎兵數量逐步向著匈奴騎兵數量靠攏,定然能戰勝匈奴。”許文站起身有條有理地分析道。

“左丞相說的有道理。當初沒有馬鐙馬鞍,同等的條件下秦趙兩國騎兵都能橫掃諸如林胡、樓煩、匈奴之類的草原騎兵。”

“如今在同等擁有馬鐙馬鞍的情況,我大漢也能如同秦趙騎兵一般橫掃匈奴騎兵,且我大漢騎兵要做到一漢當五胡。”劉襄沉聲說道。

如今的匈奴已經被劉襄的一套組合拳給打成了一個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早已沒了當年拉弦之士四十萬的豪氣。

宦官是第二等婆羅門的規定讓匈奴多了大量沒有生殖能力的人,隨著時間推移,匈奴青少年所佔人口比例持續下滑。

而反觀大漢,在劉襄的鼓勵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上升,青少年數量劇增。

在古代社會,人口數量在國與國的戰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口越多,就能組建越龐大的軍隊,戰爭潛力就越大。

冒頓時期能夠壓的漢朝喘不過氣,就是因為秦末大亂,中原人口損失慘重;而匈奴吞併了樓煩、白羊等諸多草原部族,正處於人口數量的頂峰期。

“陛下所言極是,我大漢騎兵的裝備不僅是馬鐙和馬鞍,還有明光鎧、雁翎刀等其它假物。”

“匈奴騎兵的兵器是青銅器、而我大漢騎兵的兵器是鐵器;匈奴騎兵的護甲是皮甲,而我大漢騎兵的護甲是鐵甲。匈奴早就追不上我大漢的步伐了!”內史欒布恭聲說道。

自匈奴失去西域諸國以後,冶鐵技術下滑,根本無法仿製出大漢騎兵的明光鎧和雁翎刀,在戰鬥力上依舊遜色於大漢。

“陛下,如今我大漢在騎兵數量上接近匈奴騎兵,臣以為當趁匈奴還未裝備馬鐙馬鞍,發起對匈奴的戰爭,一舉打垮匈奴。”奉常劉雄渠越聽越有鬥志,立馬請戰道。

“當下我大漢仍是以發展經濟,增加騎兵數量為主,不與匈奴開啟大規模戰爭,這場大戰開始的越晚,我大漢越佔據優勢。”

“今匈奴右臂已斷,當以擊潰或招撫匈奴左地諸部族為目標,若是匈奴單于庭再失其左地,必將孤木難支。”劉襄緩緩說道。

時間拖的越久,漢朝的騎兵數量就會越多,匈奴的騎兵數量就會越少。如今的大漢有安北都護府的匈奴八旗作緩衝帶,邊境壓力比以前小了一大截。

“回稟陛下,臣在與烏桓使者交談中,烏桓使者多次向臣示好,言語之中有歸順我大漢之意。”馮敬恭聲說道。

秦末漢初的草原霸主東胡被匈奴擊潰以後,殘部分裂為烏桓與鮮卑,成為匈奴的附屬部族,每年向匈奴交納一定數量的牛、羊、馬皮。

因為是匈奴舊敵東胡殘部的緣故,烏桓與鮮卑兩大部族在匈奴內部地位低下,經常受到單于庭的壓迫。@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鮮卑使者呢?”劉襄開口問道。

“鮮卑使者雖對我大漢十分敬畏,可並無歸順之意。其在言語中大談匈奴左賢王部對我大漢的威脅,頗有借我大漢之手壯大己身的意圖。”馮敬恭聲道。

“這鮮卑蠻夷竟想將我大漢當刀子使喚,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御史大夫申屠嘉勃然大怒道。

“既然鮮卑垂涎左賢王部的草場,那朕當讓其得償所願。繡衣都尉,此事交由你來負責。”劉襄沉聲說道。

“是!”

匈奴右臂已經斷了,也該讓匈奴左臂斷掉了,而鮮卑將成為戳破這條胳膊的第一把刀。。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斷匈奴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