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頭羊(第1/2頁)
章節報錯
安西都護府,張掖城
大漢擁有河西走廊以後,在這裡修建了數座城邑,遷徙了四萬多戶、近十六萬百姓定居。
而安西都護府的治所被劉襄命名為張掖,為張國臂掖,打通西域之意。
“沈兄,前方便是張掖城了,也是這安西都護府最為繁華的地方!”騎在馬背上的全旭指著遠處的高大城池說道。@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全旭與沈慶在路上交談中頗為投機,一路上聊下後,立馬成為了志趣投合的好友。
沈慶聞言點了點頭,打量起這座安西都護府第一堅城。
“張掖城牆高五丈,周城百步,外為壘三重。安西都護府轄區內每三十里置一烽火臺,須在山嶺高峻處。”
“若有山岡隔絕、地形不便,則不限裡數。要三烽燧相望。若臨邊界,則烽火外周築城障。”全旭緩緩說道。
“全兄,這安西都護府有多少蠻夷部眾?”沈慶開口問道。
“不下十萬之眾。”全旭應答道。
“我觀越是臨近張掖城,那些草原部族越聚集,我大漢徙民村落越小。據我所知我大漢在安西都護府只有四萬多駐軍,這些蠻夷不會叛亂嗎?”沈慶問出了自己好奇了一路的疑問。
沈慶這些年都是從漁陽郡、右北平郡等燕地邊郡出塞作戰,以消耗匈奴的有生力量為目的,對於安西都護府的情況並不瞭解。
“沈兄,可見過我大漢邊塞牧民外出放羊?”全旭開口問道
“見過。”沈慶點了點頭。
“邊塞牧民每次外出放牧,都會驅趕幾十頭羊,單單靠二三個人根本無法約束住出了羊圈的羊群,可牧民每次都能順利的將羊群帶回來。”
“牧民之所以能夠每次順利將羊群帶回來,所依靠的正是羊群裡的頭羊。羊群在一起行走的時候,都有一隻羊永遠在前頭,而且這隻羊相對地是固定的,它起一個領頭的作用。放牧時,只要控制好這隻頭羊,羊群就不會走失。”
“管理這些蠻夷部眾就如同管理羊群一樣,只需要管理好那一隻領頭的就可以了。哪一個部落出現問題,我安西都護府官員就會直接找其首領,對其首領進行懲罰。”
“安西都護府每年都會根據各部族一年的表現對各部族首領進行評比。若是哪個首領在前十排名,其便能升爵一級;該部族會擁有新佔領草場的優先選擇權,大漢糧粟補給的優先獲得權。”全旭緩緩說道。
“將這數萬蠻夷部眾當作羊群,有問題直接找頭羊,真是絕妙辦法啊!不知是何人想出這麼好的辦法?”沈慶聽了全旭的解釋後,不禁誇讚道。
“正是今上。”全旭拱手恭聲說道。
“今上真乃古之聖人,文治武功齊全。”沈慶滿懷敬意的感慨道。
隨後一行人騎馬來到了張掖城東門前,下馬步行準備進城。
“前方騎兵止步!”東門守將呵住欲要靠近城門的沈慶一行人,此刻沈慶一行人距離城門尚有四十餘米。
守將見數百人都身穿大漢士兵鎧甲,但面孔十分陌生,不免心生戒備。
在命令城門士兵做好戰鬥準備後,守將帶著兩名士兵快步趕到沈慶面前。
“張掖城剛剛建成之時,有一支三百餘人的匈奴騎兵偽裝成為我漢軍騎兵,從城門矇混過關進入了城中,若不是恰巧都尉路過察覺到異常及時調兵控制,險些釀成大禍。”
“有了匈奴騎兵混入城內的教訓以後,城門守兵對於上三十人的隊伍都會嚴格檢查,上三百人的隊伍更是會讓其在五十步外止步,以免出現意外。”全旭對著一臉懵逼的沈慶解釋道。
“原來如此,張掖城是安西都護府的心臟,理應多加防備。”沈慶點頭表示理解。
“在下安規辦事,還請閣下出示身份憑證。”守將客氣的說道,右手一直放在劍柄上。
。(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九章 頭羊
“在下乃陛下新任命的安西都護府校尉。”沈慶朗聲道,並從身上掏出驗、傳以及皇帝頒佈的詔書。 首發更新@
守將身後的兩名士兵接過證件後,不停的打量著沈慶,片刻對著守將點了點頭表示無誤。
“見過校尉,屬下剛才多有得罪,還請校尉見諒!”守將確認沈慶身份以後,立馬恭敬行禮道。
“無妨,職責所在。”沈慶擺了擺手表示理解。
隨即守將示意城門口計程車兵放下舉起的武器,讓出一條道路供沈慶一行人透過。
在全旭這名安西都護府老人的帶領下,沈慶一行人很快就在城中安頓了下來,沈慶在全旭的陪同來到都尉府拜見繒賀。
“在安西都護府內,上下無不欽佩都尉。當初高皇帝與項王彭城之戰以後,正是都尉率領孤軍殿後,阻攔楚軍,使得高皇帝順利撤離。”
“此後都尉更是率領一支精兵擾亂楚地治安,使得楚軍後勤不繼,項王部將多對都尉憎惡。沈兄待會見過都尉以後,切莫失禮。”全旭邊走邊叮囑道。
“都尉竟有如此奇功,真乃我大漢良將!”沈慶在得知繒賀的戰功後,不禁誇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