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如今備有三石海曬鹽。”劉舍恭聲說道。

“嗯,明日承明殿朝會時,卿可帶幾兩海曬鹽上朝,將海曬鹽相比海煮鹽的優勢進行匯總。”

“是。”

。(本章未完!

第三二十四章 鹽鐵官營1

“還有鹽的純度還是可以提高的,須令鹽官加大對鹽的提純,將來可依純度對食鹽進行價格劃分。”

“是。”

無論是什麼,上流社會的那幫人都會想辦法彰顯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從來不在乎價格。劉襄作為大漢皇帝,自然要讓大漢的權貴們用上大品牌,大價錢的“精品食鹽”。

“蔗糖的情況如何?”劉襄問道。:筆瞇樓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食用甘蔗汁,屈原的《招魂賦》就記載:“有柘漿兮”。

不過如今甘蔗也僅僅侷限於大漢南方部分地區,尚未大規模種植,更不用說用甘蔗製糖。

“回稟陛下,臣無能。臣命人尋便南方各郡國,蒐集了數百株陛下所描述的‘甘蔗",汁水確實挺稠密的,然其口感皆並非陛下所言那般甘甜,味道大都平淡無味。”劉舍面露窘色道。

他按照皇帝所說,讓少府屬官專門跑到楚地尋找所謂的“甘蔗”,東西倒是找到了,長的和皇帝說的一模一樣,可是味道卻不咋滴,完全對不起皇帝所說的名字。

“如此。”

劉襄聽了劉舍的話,開始思索起來,為什麼甘蔗沒有自己印象中那麼甘甜,口感平淡。

“這甘蔗為啥不甜呢!不應該啊!曹植不是在詩中將甘蔗和橙橘枇杷排在一起嘛!按理說這甘蔗應該口感可以啊!”

“這怎麼搞的我和玉米帝一樣,胡亂種植…”

“玉米!”

劉襄在腦海中思考著甘蔗為何不甘,想著想著想到玉米上面去,頓時明白了原因。

如今的大漢並沒有專門種植甘蔗的農戶,南方的甘蔗全都是野生的甘蔗,口感有的好有的差,沒有人去專門培養甘蔗,自然口感不怎麼好。

就如同玉米一樣,印第安人將玉米作為貢品祭祀神明,每次都挑選品質好的玉米上供,久而久之祭壇旁基本全是優質玉米,一個比一個顆粒豐滿。

“著卿從治粟內史處調取幾名擅長農事的官吏前往楚地培養甘蔗,選取口感優質甘蔗進行種植,透過長期人工繁衍提高甘蔗甜度。”劉襄吩咐道。

“臣謹遵聖喻!”劉舍恭聲說道。

中國古代的蔗糖同樣也是暴利,雖然說糖的重要性比不過鹽,可沒有人不喜歡糖這種甘甜的食品,而蔗糖的口感遠遠要比現在的飴糖要好。

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所產蔗糖,暢銷國內外,極遠如不列顛三島,亦有華糖蹤跡。。

第三二十四章 鹽鐵官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