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開設太學(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座的名士中縱使有真心不願出仕的,此刻也只能順從大勢答應劉襄的請求。
劉襄從始至終待他們這些名士禮數周到,他們若是現在還在劉襄面前擺名士架子,不願出仕,就有些不知好歹了。一旦被人傳出去,定有身敗名裂的風險。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劉襄撫手大笑道。
博士最初是對學者的泛稱,也就是博學之士。到了戰國後期,各國君主為富國強兵,打破世卿世祿制,招攬博學強志、通古達今之士來為自身治國參謀,是為博士官。
漢承秦制,劉邦登基稱帝后很快就設定了博士官職。不過,高帝、孝惠、高後時多武力功臣,尚無暇顧及文職。這一時期的博士官很少,見於記載的僅有叔孫通、孔襄、隨何三人。
歷史上文帝即位以後,始放手增設博士官,從此以後博士官制度才有了一個大的發展,天下名士以做過漢室博士官為榮。
“朕聞五帝時有成均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夏有東序教孝悌之道;殷人養國老於右學;周有上癢而通五學六藝。”
“我漢家立國二十載,錢糧人口雖日益豐富,然未有教學之所,美中不足。朕欲設‘太學’教化百姓,由諸公擔任明師,不知諸公意下如何?”劉襄繼續說道。
大漢經過二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已然有所恢復,加上劉襄大力推行新式農具和發展水利工程,百姓的物質生活大為好轉。
既然大漢百姓的物質生活步入了正軌,劉襄也就將精力轉到大漢百姓的精神生活上,開始著力於培養治國人才,如今大漢的經濟是緩過來了,可人才仍然很短缺。
劉襄的施政措施是建立在高帝、惠帝、高後三人休養生息的基礎上, 然要更進一步,就必須加大對人才的培養,不然縱使劉襄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法帶領大漢實現短道超車。
“陛下此舉聖明!臣自當盡力而為之!”
“開設太學利國利民,此乃我大漢萬世之業啊!”
“我等若能在太學教授士子,我等畢生所學也能得以傳承,太學百利而無一害啊!”
眾人這才方知劉襄請他們擔任博士官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在太學裡擔任老師而教天下士子,個個面露喜色,十分滿意,這可是名傳後世,桃李滿天下的好事啊!
之前內心不願出仕的名士此刻最為開心,他們之所以不願意出仕是因為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不願與某些只顧私利的官員同流合汙,但若是讓他們在太學教育學子,他們還是很樂意的。
在座的諸子百家名士對於如何教授弟子都有一番自己的心得,畢竟諸子百家算是最早的一批私學,若不是廣收門徒,何以形成的百家學派。
儒家能從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擅長教導弟子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儒家的大儒們教匯出的弟子少則數百,多則數千,這讓漢武帝時期的儒家在人數上就對其他學派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而反觀之名家、雜家到了漢初就大貓小貓三二隻,沒有多少弟子,只能選擇併入法家。
“陛下,臣對太學有幾點疑惑,還望陛下能為臣解惑。”司馬季主忽然出聲說道。
喜歡漢威天下之劉襄請大家收藏:(漢威天下之劉襄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