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二年,秋九月

劉襄以體恤民情為由,率領三公九卿一干公卿大臣巡視關中,這一次出行的儀駕可以說是劉襄登基以來最大的一次規模。

儀仗隊規模浩大,公卿奉引,將軍參乘,太僕御。以劉襄乘坐的天子六駕為中心, 前後對稱地配備12個儀仗隊,車駕齊整、陣仗鮮亮、旌旗飄揚、鼓樂齊鳴,隊伍的組織十分嚴密,每一個人的位置和穿著都是明確規定好的,多而不亂,龐而不雜。

虎豹騎和羽林衛負責護衛天子的安全。羽林衛兵一手持重盾, 一手持雁翎刀, 按照順序整齊排列, 虎豹騎兵手持長戟站在最外側。

一路上百姓看見天子儀衛鹵簿,內心深處升起了敬畏之心,紛紛下跪行禮。

這日正在馬車中休息的劉襄被遠處中聲音吵醒,不由的心生不滿。

“前方何故喧譁?亞夫你去看看。”劉襄拉開車簾對著旁邊騎馬的羽林中郎將周亞夫淡淡說道。

“是!”周亞夫恭敬道,立刻騎馬去前方檢視。

不多時,周亞夫趕了回來,對著劉襄的御駕恭敬道:“回稟陛下,前方百姓正在渭河畔祭祀太一神。”

劉襄聞言,拉開車簾沉聲道:“命令眾人停止前行,著三公九卿與朕一同前往祭祀太一神。”

“是!”周亞夫恭敬道,立刻去通知三公九卿,太僕夏侯嬰服侍劉襄下馬車。

在中國傳統社會,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作為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西漢中期以前,由於各個地域供奉崇祀的物件大多是本地的神靈,故而民間信仰的地域文化認同問題非常突出。

如南方楚地主要信湘君、雲中君等,東方齊地主要信奉“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 西方主要信奉白帝少昊,而各地又各自供奉本地的社神等,這些神分別是各自所從屬地域的民眾長期歷史地形成的共享性神靈。

而太一神原本是南方的地域性神靈,隨著碭泗楚人集團成為漢朝權貴階級,太一神也入居漢庭,而之前備受尊崇的中原華夏五帝卻成為太一的臣屬,太一神慢慢演變為了最高神。

為了國家大一統的穩定,統治者大力宣揚太一神促使大漢百姓形成統一的信仰,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強烈滲透下,太一神至高無上的身份與地位逐漸被各地民眾所接受,成為他們共同的信仰物件。

“阿衡服箱,太一載行,逃時歷舍,所之吉昌!”

“太一置酒,樂正起舞,萬福攸同,可以安處,綏我鯢齒, 指空無餌, 不利為旅!”

劉襄臨近百姓祭祀太一神之處, 聆聽著百姓歌頌太一神的話語。

“陛下駕到!”謁者僕射朗聲道。

聽到謁者僕射的聲音,還在河邊祭祀的百姓看到了迎面而來的皇帝和一眾公卿大臣。

“小民叩謝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百姓們紛紛恭敬的跪地行禮。

“免禮,平身吧!”劉襄對眾人笑著說道,親自伸手攙扶起為首的老者。

“謝陛下!”為首的老者受寵若驚道。

“爾等今日在此祭祀太一神,朕身為天子理應與諸位一同祭祀太一神。”劉襄沉聲說道,隨即朝著太一神位旁走去。

奉常劉雄渠雙手端著盤子,盤子中擺著蒼璧和錦帛,緊緊跟隨著劉襄。

走到祭祀太一神的牌位旁,劉襄接過盤子,恭敬的呈獻在案几上,對著其恭敬行禮,又誦讀了一篇祭文。

待祭祀完太一神後,劉襄與百姓閒談起來,來展現他自己的仁君形象,公卿大臣自然不敢多言,恭敬的站立在劉襄身後。

“爾等為何要在今日祭祀太一神?”劉襄問向主持祭祀的老者。

“回稟陛下,昨夜此地有紫氣顯現,久久不能消散。今日清晨有村民在河邊垂釣時,發現有麒麟在此地出沒,連忙跪拜。待其起身後,麒麟已然不在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