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周朝的分封制將勢力範圍的諸多方國部族周人化,燕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當時可都是蠻夷之地上建立的,然而在分封制的影響下這些土地上的百姓都徹徹底底的變為了諸夏之民,成為華夏牢不可破的一份子。

這些“被封之人”在向更遠的地方遷移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的時候,在新的地方,這些族群疊居在原住民的上面,構成封建的統治階級。原住民成了“野人”。

分封制度從某種意義上是人口的再編組,每一個封君受封的不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領了不同的人群。周王室透過賜姓、命氏來進行族群衍裂重組——新封的建國,因其與原居民的糅合,而成為地緣性的政治單位。

縱觀中國古代大一統的王朝基本上都將朝鮮、南越之地納入華夏統治中,可朝鮮和南越卻一直有獨立的念頭,多次從華夏獨立出去。

究其原因還是同化不夠徹底,當地之民並未將其自己真正視為諸夏的一份子,統治者也往往將他們視為蠻夷之民。

在朝鮮設立諸侯國無疑可以更好的同化朝鮮之地,朝鮮百姓頭頂上的諸侯王是劉氏宗族子弟,大漢的皇帝也是劉氏子弟,雙方自然而然的就會融為一體,沒有諸夏與戎狄之分。

“啟奏陛下,臣以為東牟侯興居可前往朝鮮立國,東牟侯是陛下昆弟,朝鮮戎狄之民,必然十分敬畏,誠心歸順我大漢。”左丞相駟鈞出聲說道。

駟鈞之妹是劉襄兄弟三人之母,駟鈞自然希望自己的三個外甥都能成為諸侯王,如此自己的地位也能更加穩固。“左丞相言之有理!”

“臣附議!”

對於駟鈞的話,群臣並無異議,畢竟劉氏宗族也講究個親疏關係,天子的二弟劉章已經被封諸侯王了,那麼朝鮮的王位自然而然應該由天子的三弟劉興居來繼承。

跪坐在朝堂上的劉興居聽著群臣的贊同聲面露喜色,他對於成為諸侯王可謂是魂思夢縈,諸侯王的待遇可比徹侯強多了。

劉興居正要開口婉拒一下,表現自己的謙虛,可接下來朱昕的話,卻讓劉興居的美夢被打碎。

“陛下,臣以為朝鮮之地廣闊,民風彪悍,若是僅設一諸侯國恐怕不利於管理。臣愚以為可在朝鮮之地分封兩個諸侯國,如此能更好的教化蠻夷之民。”繡衣都尉朱昕恭敬道。

朝堂上的劉興居面露不悅,天子若是照朱昕的話來分封,那他的封國一下子就縮水來一半啊!

“愛卿所言極是,朝鮮畢竟是化外蠻夷之地,民不知漢家威嚴,僅分封一個諸侯國確實不妥。理應分封兩個諸侯國,封東牟侯劉興居為樂浪王、封楊虛侯劉將閭為玄菟王。”劉襄沉聲說道。

“臣東牟侯興居,叩謝陛下聖恩!”劉興居恭敬道。

“臣楊虛侯將閭,叩謝陛下聖恩!”劉將閭恭敬道。

劉襄的父王劉肥能力比較出眾,給劉襄留下了十二位弟弟,劉襄登基為帝后,除了劉章被封為趙王后其餘幾個弟弟也都封為了徹侯。

“回稟陛下,臣請追崇悼襄王帝號!”

? ?民國史學四大家錢穆先生評價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與後世同一政府只以封建制為一種政區和政權之分割者絕然不同。

?

????

喜歡漢威天下之劉襄請大家收藏:(漢威天下之劉襄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