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追崇劉肥帝號(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稟陛下,臣請追崇悼襄王帝號!”衛尉許文突然出聲道。
許文此言一出,群臣一片譁然,議論紛紛。許文是齊國系的元老,在坐的朝臣都是知道的,許文能提出來,必然是皇帝授意而為之的。
要知道劉襄的生父齊悼襄王劉肥與孝惠皇帝劉盈可是兄弟, 而且劉肥是庶長子,劉盈是嫡長子,這裡面的牽扯就有點大了。
朝堂上的儒家學者們表現的最為激動,漢朝的禮制就是大儒叔孫通制定的,他們平日裡最在乎各種禮制了,對於許文的話十分不滿。
殿內的吵雜聲並沒有影響到劉襄,穩穩坐在皇位上,面色如常, 靜靜的望著殿下群臣,並未言語。
“陛下,臣以為許衛尉所言不妥。陛下之帝位乃是承襲自孝惠皇帝,孝惠皇帝無嗣,而陛下乃是劉氏旁支子弟中最賢之人,方才被群臣擁立為天子。
“如此以來陛下就是孝惠大宗之人,而非悼襄小宗之人。陛下若是尊立悼襄王為帝,那麼悼襄王就和孝惠皇帝屬於兄弟同昭穆,此舉有違大宗與小宗之分,嫡庶之分啊!”轅固生出言勸阻道。
“陛下,轅大夫所言有理啊!昔高皇帝在世時,曾動過廢立太子之念,然朝中百官無不反對,這才使得高皇帝放棄了廢立太子之念。”
“百官何故敢冒著觸怒天顏的危險頂撞高皇帝呢?蓋因太子盈乃是嫡長子,如意公子僅為庶子,嫡庶有別不可動搖。”
“陛下今日若是追崇悼襄王為帝,那與高皇帝昔日廢立太子之舉無異。陛下今日若是效仿高皇帝動搖禮法,臣便效仿叔孫大儒撞死於這大殿之上。”尚書僕射韓嬰附聲道。
儒家眾人一直主張皇帝五廟制,反對劉邦實行的生前立尊廟的多廟製做法, 認為是瀆亂不經。
不過漢初儒家的力量並不強大,尚未發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事,還是黃老之學的天下。
故而漢初的統治者都把儒家學者提倡的“都宮別殿制”昭穆排列做法置若罔聞,沒有當做一回事。
如今劉襄想要尊崇悼襄王劉肥帝號,自然是觸動了他們緊繃的神經,紛紛出言反對。
劉襄表面上仍是默不作聲,內心裡已經罵娘了,他為了打破黃老之學一家獨大的局面,所以才提拔了許多儒家之人入朝為官。
沒有想到這儒家之人竟全是白眼狼,絲毫不念及自己對他們的恩情,竟然成為了反對自己給生父追崇帝號的攔路石。
這讓劉襄暗下決心,以後凡是經學學派的儒家子弟只能為禮官絕對不可能讓其進入權力核心,公羊學派另行考慮。
“陛下,諸位公卿徹侯,宗室大臣。《禮》曰:‘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我朝承襲周朝天命,理應遵從此聖人之言,如此方才符合天道倫常。”
“自高皇帝開國來,我朝一貫以孝治天下。陛下若要盡人子之孝,理當依禮法祭拜悼襄王。可如今陛下貴為九五至尊,而生父卻只是諸侯王,若是天子常年祭拜諸侯王,尊卑失序。”
“昔日高後駕崩,諸呂擾亂我大漢朝政,險些漢家宗廟社稷不保,若非陛下力挽狂瀾,扶大漢於危難之際,恐怕匈奴早就南下,我諸夏危矣!”
“陛下自登基以來,西南夜郎國主動成為大漢一郡,南越王佗主動請求內附,韓王一脈自匈奴歸順大漢,朝鮮成為大漢疆域;五銖錢穩定大漢財政,國庫糧食儲量日益增多,百姓生活大為好轉。”
“當今天子文治武功蓋比高皇帝,無人能出其右,高皇帝尊生父為太上皇,以陛下之功德亦能追尊生父帝號。”許文緩緩說道。
沉默!群臣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許文的話說的太完美了,又是搬出周朝的天命,又是搬出高皇帝,這讓群臣根本挑不出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