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南越王入朝2(第1/2頁)
章節報錯
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併轡”之稱。
自從秦部族立為諸侯國,多少年來,這函谷關就是秦國的國命之門。有函谷關在手,秦人就坦然自若,丟失函谷關,秦人就像袒露胸口迎著敵人的長矛利劍一般舉國緊張不安。
當年被山東六國稱為“虎狼之國”的秦國依靠函谷關多次抵禦了其他幾國的合縱大軍(確實也被攻破過幾次),有“戰國第一雄關之稱”。
正如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說“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函谷關這一地形優勢對於秦人的崛起有著重要作用。
可惜雄關函谷今猶在,未見當年老秦人。這關中經過劉氏三代人的經營,早已成為老劉家的家業,關中的秦人後代都成為了漢王朝的擁護者,秦磚秦瓦都成了漢磚漢瓦。
“南越王,久別關中許久,如今重回關中,想必頗有感慨吧!”廷尉吳公笑著說道。
與廷尉吳公同行後,趙佗便盛情邀請吳公與他同坐一輛馬車,想要從吳公這個廷尉嘴中儘可能的瞭解漢朝上層的情況。
吳公對於趙佗的小心思自然是一清二楚,也表現的很熱情,基本上是知無不言,兩人相談十分融洽。
“是啊!關中也算是寡人的第二故鄉,寡人雖然出生在趙地衡山郡,卻是在關中長大的。一別幾十年再回關中,已然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關中了!”趙佗看著關中的風土人情感慨道。
看著感慨萬分的趙佗,吳公沒有說話,他有點同情眼前這個落寞的老人。趙佗雖然在南越裂土分疆,可南越終究不是他的家鄉,如今回到關中故鄉,所熟知的一切卻灰飛煙散。
兩人路上沒有繼續說話,就這樣靜靜的坐在馬車裡,馬車離長安越來越近了。
長樂宮,溫室殿
“回稟陛下,南越王趙佗已過函谷關,正向長安而來。”中行說恭敬道。
“嗯,讓典客劉揭先行在渭橋迎接南越王,通知文武百官與朕一同在司馬門等候南越王。”劉襄沉聲道。
“臣明白!”中行說應道。
九卿之一的典客親自去渭橋接待趙佗,皇帝率領百官在司馬門外等待趙佗的到來,劉襄這番操作也算給足了趙佗面子。
典客劉揭和奉常劉不疑這幾天為了迎接南越王趙佗也是忙壞了,他們必須要給趙佗展現出大漢朝的威嚴,讓趙佗心悅誠服的內附大漢。
接到南越王即將到達渭橋的訊息後,劉揭急忙率禮官在渭橋等候南越王趙佗。
“南越王,前面就是渭橋了,馬上就要到長安了。”馬車外傳來校尉黃瑜的聲音。
“渭橋到了!”趙佗聽到聲音,激動的拉出車簾朝外看去。
渭橋在趙佗心裡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年趙佗就是從渭橋率軍出發的,沿著秦楚粵馳道征戰百越之地的。
《三輔黃圖》曰:“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度,以法牽牛。南有長樂宮,北有咸陽宮,欲通二宮之間,故造此橋。”
這座渭橋是當年秦人定都咸陽後的交通要道,建於昭襄王時期,白起、王翦等歷代傑出將領都曾在渭橋上感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