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陟罰臧否(第2/2頁)
章節報錯
呂后本來還有點不爽,可看見說話之人是劉章後,那一點不滿情緒頓時消散。
“楚王劉郢雖然叛亂,可其弟平陸侯對大漢忠心耿耿,多次苦心勸諫,被軟禁於彭城,對於楚王一脈不能一概而論啊!”劉章勸道。
“朱虛侯說的對,臣聽說一同被關押的還有穆生,申生兩位大賢啊!此次叛亂不應該牽扯到平陸侯。”
“吳王劉濞及其昆弟劉廣居心不軌理應從宗籍除名,但兩人子嗣年幼尚不通事理,不應被牽連。”宗正出聲說道。
宗正為九卿之一,由皇室成員擔任,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
吳楚兩國加在一起可是六郡之地,如今呂后臨朝稱制,劉家闇弱,若是將此直接歸於朝廷,對於劉姓宗親的力量也會有所削弱。
“楚元王諸子叛亂,理應除國,念平陸侯劉禮不與同流合汙,冊封劉禮為楚王,楚國保留彭城郡。除劉郢外,休侯富與其兄弟的爵位由他們的子嗣承襲。”
“吳國是本次叛亂的罪魁禍首,劉濞和劉廣罪大惡極,兩人子嗣遷入民籍,除去吳國。”呂后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呂后對於楚國的懲罰相對較輕,楚國免去了除國的災禍,甚至允許楚元王幾個兒子的後代承襲爵位,算的上是仁至義盡了。
對於吳國,呂后則是重拳出擊,毫不手軟。這次的叛亂說到底就是銅錢惹的禍,要是劉濞沒有吳國銅山,哪裡能鬧這麼多事。
以前呂后的眼睛一直盯著劉邦幾個兒子的封國,忽視了東南方的吳國。這次叛亂才讓她發現吳國境內的銅山是多麼龐大,她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八株錢繼續順利推行,那麼大量的銅是必不可少的,吳國銅山顯然就很滿足她的目的。
“太皇太后聖明。”群臣齊聲賀道。
“另外閩越和東甌都已呈上降書,表示願意面北稱臣,獻上珍奇異寶,諸卿以為朕是原諒他們還是興師問罪呢?”呂后說道。
“稟太皇太后,閩越、東甌兩國沼池溼瘴,民風彪悍且遠離中原,既然他們已經知錯悔改,臣以為還是接受他們的誠意吧!”酈寄起身緩緩說道。
呂后若是想要征伐東甌、閩越,怎麼會讓周灶班師回朝呢!酈寄明白呂后不想自己直接說出來,想借他人之口說出,以維護她大漢太皇太后的威嚴罷了。
“卿言之有理,那便繼續讓這兩國做我大漢藩屬之國吧!”呂后點頭說道。
“太皇太后聖明!”群臣齊聲道。
“如今我大漢東南剛剛經歷大戰,大漢不易再興刀戈,然匈奴蠢蠢欲動,曲城侯與陽都侯繼續坐鎮北地,以防匈奴侵襲。”
“叛亂雖然平息,諸卿乃不可懈怠,我大漢王朝還需要仰仗各位公卿徹侯,宗室大臣。”呂后緩緩說道。
“臣等謹遵太皇太后詔諭。”群臣齊聲拱手道。
呂后此意乃是告知沒有參加此次戰爭的徹侯們,這次雖然沒有讓他們參加平叛,但千萬不要心生怨恨,否則北邊的匈奴就是大把的軍功,儘管去撈。
對於淮南王劉長棄城逃亡的事情,呂后並沒有追究,群臣也很識趣的無人提起。
淮南王劉長是呂后撫養長大,對於劉長,呂后也把他看作半個親兒子。現在親兒子劉盈已死,呂家子侄又不受她喜愛,對於劉長的寵愛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