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太皇太后,臣水淹叛軍之舉有違天和。吳楚兵士雖然是叛軍,可也是我漢朝百姓,乃是受吳楚兩王蠱惑,才協同叛亂的。臣已犯下滔天殺戮,怎能承蒙聖恩。”周灶惶恐不安道。

“叛軍勢大,時節臨近寒冬,君侯也是無奈之舉,不必愧疚。”呂后擺了擺手不在意道。

“臣已年邁,子孫裡也沒有天資聰慧之人,如果受太大的賞賜,只會讓他們驕橫,碌碌終身。”

“懇請太皇太后准許臣回到隆慮頤養天年,將賞賜臣的黃金分賞給在平定叛亂中失去親人的漢軍兵士之家。”周灶緩緩說道。

“朕留不住隆慮侯,是朕無德啊!”呂后嘆息道。

“太皇太后若是這樣說,臣真是萬死莫贖其罪呀!”周灶跪地哭泣道。

“朕准許隆慮侯所奏,既然八千戶食邑隆慮侯不願接受,那朕就將隆慮附近的一千戶食邑賜給你,將你的幾個兒子爵位提高三級。”呂后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謝太皇太后聖恩!”周灶感激道。

呂后原本想讓得勝歸來的周灶替代周勃太尉的位置,以此來打壓朝中功臣集團的力量,可週灶的功成身退直接讓她的計劃泡湯。

無奈只能封賞周灶的兒子,來顯示漢家天威浩蕩。

“稟太皇太后,各軍將士所立功勞,傷亡情況,俱記載於此名冊,請太皇太后過目。”劉章恭敬道。

此事本應由周灶上奏給呂后,劉章見呂后因為周灶拒絕賞賜有所惱怒,於是他起身上奏。

“凡平定叛亂者皆有賞賜,來人讀詔書。”呂后接過人員名冊粗略過目後緩緩說道。

“朱虛侯劉章,淮陽國丞相申屠嘉截斷叛軍糧道,營救淮南王有大功。朱虛侯增邑千戶,賞金萬斤;申屠嘉封關內侯爵位,賜邑五百戶,賞金千斤。”

“北平侯張蒼堅守壽春,將叛軍拖延有功,增邑八百戶,賞金千斤;贅其侯呂勝隨隆慮侯平叛有功增邑八百戶,賞金萬斤;齊國中尉魏勃平定楚國叛亂有功,封關內侯爵位,賜邑三百戶,賞金千斤。”

“齊王劉襄雖因墜馬未曾立下功勞,然其忠心可嘉,賞金千斤。凡有功將士依律進爵,賞賜田宅,免除徭役。”

“士卒從軍死者,為槥歸其縣,縣給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長吏視葬。”呂后旁邊的內侍兩手拿著詔書朗聲道。

(少牢:祭祀用的一豬一羊,長吏:陣亡士卒的直屬長官。)

漢承秦制,終漢一世一直堅持獎勵耕戰,優待軍人的政策,以此維持大漢的尚武之風,激勵百姓保家衛國。

“謝太皇太后,皇帝陛下聖恩!”朝中平叛有功之臣起身恭敬道。

“既然有賞就有罰,對於吳,楚,閩越,東甌這幾國的處理,眾卿有何看法?”呂后冷冷說道。

“稟太皇太后,吳楚兩國乃是高皇帝所封,希望他們可以保境安民,兩王及其昆弟卻大興刀戈,為禍東南,理應除國絕嗣。”呂祿帶著煞氣起身說道。

“太皇太后,臣有事啟奏!”

呂后正要開口說話,劉章突然起身說道。

“朱虛侯請講。”呂后淡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