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局勢逆轉(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王救我兩人脫離牢獄之災,我兩人自當回報大王,大王有何事請講。”穆生客氣道。
“楚元王乃是高皇帝昆季,寡人不忍楚國除國,想要替平陸侯擺脫叛亂罪名,保留楚王一脈的傳承不斷,還望兩位先生相夠向天下人證明平陸侯並無反心。”劉襄誠懇說道。
“楚元王待我等禮遇至極,楚王對我等也十分尊敬,齊王又對我兩人有恩,我兩人願意替平陸侯擔保,以保楚王一脈傳承。”穆生恭敬道。
“穆兄說的對,於情於理我兩人都該這樣做。”白生附和道。
“多謝兩位先生。”劉襄感激道。
看來此兩人也並非腐儒,也是通曉事理之人,劉襄心中想到。
“大王客氣了。”兩人拱手道。
“如今楚國動盪,不知兩位先生可否來我齊國,寡人定會如楚元王一樣禮戴兩位先生。”劉襄緩緩說道。
“我兩人經此一事,不願沾染官場塵氣,就此別過。齊王日後如有需要我兩人之處,可來蘭陵蒼山尋之。”穆生歉意道。
穆生、白生、申公曾到荀子門徒浮丘伯門下學習《詩經》,蘭陵則是荀子晚年的居處,兩人一直以荀子為榜樣,打算去蘭陵隱居。
“若是如此,寡人也不阻攔了,就此別過。”劉襄客氣道。
淮陽國
“大王,楚國全境已歸附朝廷,我軍後勤吃緊。”
“大王,信武侯率軍逼近淮陽,我軍士卒為之恐懼,每日都有士卒逃亡。”
一則又一則壞訊息傳來,楚軍初期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危險。
“寡人就不該相信劉襄!不該相信劉禮!敢問丞相可有什麼辦法化解危機?”劉郢病急亂投醫道。
“臣早就說過:朝廷兵多將廣,大王只有楚國三郡之兵,應當速戰速決直取關中。可大王卻不願意如此為之,非要和吳王劉濞為一個東帝的頭銜停滯淮陽不動,錯失良機。”
“如今朝廷已經喘息過來,我們已經沒有贏得的勝算了,倒不如孤注一擲,和吳王在淮南合兵一處,說不定還能和朝廷劃江而治。”韋孟緩緩說道。
劉濞被劉郢擺了一道後,也學聰明瞭,故意拿出一個東帝的稱號誆騙劉郢死守淮陽,為他消滅周灶大軍創造條件。
“只能如此了,命令士兵從淮陽國蒐集糧食,帶足乾糧,前往壽春。”劉郢沉聲說道。
壽春戰場
壽春城牆上張蒼苦苦支撐,他已經好多天沒好好休息了,若不是周灶在壽春城外牽制住吳軍,恐怕壽春城早就被攻破了。
這些都不是最嚴重的,關鍵是楚軍劫斷了周灶軍隊後勤供給,壽春城內糧食所剩無幾,糧食問題才是最要命。
這段時間是最艱苦的時光,周灶和張蒼既要安撫軍心,又要牽制吳軍,兩人心力憔悴。
所幸朝廷迅速做出了調整,命淮南國周邊郡國都迅速徵調兵勇來援助壽春,淮南國衡山郡緊急調動糧食緩解周灶大軍的糧食問題,滎陽駐軍的出動和齊軍平定楚地更是讓局勢瞬間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