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當老師也不容易啊。”

李少傑撓了撓頭。

這段時間有空了,李少傑是打算去掛名的高校裡遛遛彎,看看有沒有根骨清奇的學生,收收徒弟,順帶著盡一盡“榮譽教授”的職責。

現在看到這樣一副畫面,確實有點害怕。

其實兩位老師也挺無奈的。

每一位當老師的,其實都會想要對每一個學生都用心。

但人與人之間是有參差的。

如果可能的話,相信每一位老師都願意對每一位學生都竭盡全力。

但確實很難達成。

因為學生實在是太多了,老師只能照顧“大部分”。

同樣的教學,有的學生就是能懂,有的就是不懂。

這其實和笨不笨也沒關係,主要還是看老師的表達方式是否和學生契合,科目的知識和學生是否適合。

老師教學方法,肯定不能照顧小部分,因為要照顧大部分。

義務教育優點自然不用說,大家都能上學,都有機會獲得知識,相對於國外,國內教育已經真的做的很到位了。

但缺點自然就是學生人口基數大,老師一人之力確實很難照顧到所有人。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老師如果佔據百分之40的重要性,那麼家庭教育與個人,就佔據了剩下的百分之60。

所以,在平時教學環節,兩位老師不會如此糾結,不會如此崩潰。

盡人事,聽天命。

我做到我該做到的,認真教了,課後如果有學生有問題,我細緻回答輔導,就足夠了。

高校的老師,根本不會主動去關心每一個學生。

因為根本沒那個精力。

老師願意教的,永遠是那些願意問的學生。

所以,學生其實根本不需要有負擔,不懂就去問,老師其實很願意教。

除非是那種特別蠢的,書裡都完全能找到,而且闡述的特別清晰,特別基礎的東西。

比如,你一個經濟類的學生,可以問“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的一些影響與問題”。

但你肯定不能直接去問“供應鏈是啥?”“融資是啥?”.

這你要是還去問.那確實不喜歡。

但這次綜藝裡,就不太一樣了。

新人就這倆,你沒得選。

你必須要教會他們的。

放在雙方視角其實都一樣的。

“這麼強的老師你還學不會,你行不行啊?”

“你這麼的強的老師都教不明白,你行不行啊?”

壓力給到雙方。

避無可避。

其實。

學習差不代表人笨,也不代表沒認真,更不代表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