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歷史真相”的智瑤怎麼可能放過秦國?即便不是集中集中力量一波攻滅,同樣沒有可能會給秦國安生髮展的時間。

有一個事實就是,當前的秦國不好消滅,他們的遊牧部落著實太多,一旦智氏大兵壓進的話,完全可以放棄城邑與土地,全國改為遊牧習性,或是向更西的地方遷徙。

秦國如果向極西的地方遷徙,智氏還真無法追得太遠。

畢竟,智氏需要解決的不止一個秦國,極大的可能性會被南方列國牽制住。

“只要不失去河西地,沒有得到河西的秦國就不是完整的秦國。我一定能夠代晉,並且會得到完整的齊國,接下來就是滅掉魯國和燕國,等於大半個中原掌控在手。某天一個不小心失去河西地,秦國依舊只能困守,哪來的實力東出?”智瑤在看山川輿圖。

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地圖是地圖,山川輿圖是山川輿圖,兩者都是圖,一個就是簡單的城邑標註,另一個除了城邑之外還有村落、山地、森林、水源的標註和敵方兵力可能在哪之類的標註。

拿下魏氏之後,智氏的勢力範圍增加了約三分之一,人口怎麼也能再增加個五十萬左右?

現在,智瑤已經將狐氏和鍾氏視作立國之後的一份子,關於這點上次在“新田”已經跟兩個家族的現任家主和世子有過交談。

他們聽懂暗示後儘管被驚駭到,能看出狐氏比較興奮,鍾氏糾結之餘也表示會追隨智氏。

智瑤之所以現在就點明會化家為國,原因當然是周天子那邊已經搞定,並且會在這一次“商丘”會盟期間正式進行冊封。

為了得到一個侯爵的冊封,智氏不止砸進去大量的財帛,按照周天子的要求還送去了八百套甲冑以及三萬各種武器。

當然不能缺了政治承諾,比如答應周天子將延續扛旗的角色,維護周王室的超然地位,其餘就是同意不完全吞併晉國,還有配合周王室的軍隊攻奪蠻氏。

本來周王室還想約定化家為國之後的智氏每年進貢多少,抑或是恢復諸侯對周王室的進貢,遭到了智徐吾的拒絕。

其實,智徐吾可以代表智氏答應下來,立國之後的智氏要不要那麼幹,也許是看心情?

然而,政治承諾並不是開玩笑,哪天智氏沒有滅掉周王室,代表著做出的承諾就要完成,一切只因為那關乎到一個國家的信譽。

因為情況特殊的關係,智瑤這一波也就帶上了周天子的特使,那是來自單國的單公遠。

單國?鼻屎大的一個小國,曾經在晉悼公和趙武時期,單國的小日子過得比較滋潤,等待趙武一死就立刻打回原形了。

由於需要帶上單公遠的關係,智瑤只能是選擇走“孟津”的路線。

事實上,沒有冊封那麼一回事的話,智瑤在當前狀況下不應該離國。

而在諸侯面前得到冊封,為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

真的,跟周天子特使跑到智氏的地盤進行冊封一比,有諸侯作為見證者,再冊封會更加名正言順根本就是毋庸置疑

為什麼冊封智瑤侯爵這個問題?周王室找的理由是智氏功高,特別點明還對周王室服順。

功高什麼的挺無所謂,姬周就不是一個以功勞來決定賞賜的王朝,他們看重的是傳承。

周王室用對他們服順這個理由進行冊封,其實遠比其它理由更合情合理,原因是歷史上有多次相同的情況,不作為孤例的前提下,再發生一次著實不算突兀。

其實服不服順也不是那麼重要,最為重要的是智氏一旦玩粗的,周王室連一個月都扛不住啊!

“如若奪取蠻氏,需用兵多寡?”單公遠看上去很年輕,個性方面好像也比較天真。

智氏現在還沒有徹底解決魏氏,接下來極可能要應付諸侯聯軍,哪怕沒有其它原因,智氏還需要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怎麼可能立刻出兵幫周王室從楚國手中奪佔蠻氏?

這麼說吧?智瑤非但短時間不會出兵蠻氏,極有可能是花錢從單國買下對“孟津”的控制權。

如果單國不願意,五或六年之後就是單國會從地圖上消失。

原因不復雜,不受季節和大河水位困擾能夠隨時往來的地方,一個是“白馬津”,另一個就是“孟津”。

僅僅是出於戰略需要,智瑤說什麼都應該全部掌握在手,避免敵軍直插智氏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