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差點被唬住(第1/2頁)
章節報錯
智瑤的想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所以,不止韓氏打自己的老巢保衛戰,狐氏被調去針對大河中上游的魏氏封地,鍾氏的主要負責目標是“令狐”那一片,智氏則是徑直向“魏”地逼近。
這個絕不是智瑤想玩“圍魏救韓”的那一套,他並沒有那麼偉大。
大約五千智氏騎兵作為先導,他們最先進入“魏”地區域,遭到了魏氏個地方的激烈抵抗。
這一批智氏的騎兵不是為了攻城掠地而去,程武得到的命令是搞清楚“魏”地大致上有多少敵軍,再轉向北面切斷正在攻打“韓”地魏軍的補給線。
“此時魏氏惶恐不安,見我軍來攻,勢必疑神疑鬼。”孫武是這一戰的參謀,也是提議出動騎兵切斷攻‘韓’魏軍後勤線的人。
孫武知道智瑤有點瞧不起韓氏,然而韓氏的存在還是有它的作用,智氏需要給韓氏一些幫助,增強韓氏的信心。
到現在,智瑤還是覺得魏斯……,或者出主意先攻打韓氏的魏氏某人,起到的威脅很大。
怎麼說呢?沒有任何一次軍事行動不存在風險,尋找到最有利做法是作為統帥應該有的清醒認知。
魏氏鞏固“魏”地?其實就是一種慢性死亡,一旦其餘封地全部淪陷,哪怕有諸侯出兵干涉,一樣無法扭轉魏氏敗亡的結局。
這種說法建立在各個諸侯國不一定組建干涉聯軍之下,他們即便是會組成聯軍進行干涉,有腦子的人都應該明白不會是短期之內。
越國的勾踐只會趁晉國內亂吞掉吳國更多的地盤,盡最大的努力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地壯大越國,便於應對接下來的亂局。
不要忘記之前楚國內部出現叛亂,直至“黃池會盟”舉行之前,楚國還是沒有能夠完全平叛,別說楚國還需要收復被吳國奪去的疆域。
天曉得楚國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有餘力出兵北上?失去楚國帶頭,諸侯有沒有那個膽子干涉晉國內亂,真的需要畫上一個比較大的問號。
以前,諸侯干涉晉國內亂,也就是趙氏將範氏和中行氏定義為叛逆的那次,一來是範氏和中行氏的聯合看上去很強大,再來就是有一個智氏可能站在範氏和中行氏這一邊,另一個原因則是有齊國帶頭。
當時的齊國並不弱,他們還有齊桓公留下的遺澤,能夠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諸侯。
幾個原因的影響之下,諸侯只是花費半年左右的時間,組成了一支看上去實力不差的干涉聯軍。
在原版歷史上,諸侯對晉國的內亂干涉,著實是將趙鞅逼得十足狼狽,乃至於連解放奴隸的事情都幹了出來。
被智瑤所改變的這個歷史版本?諸侯被智氏暴揍了嘛。
智瑤問道:“攻打‘韓’地乃是魏斯力主?”
對於這點,不得不說智瑤感到挺意外,真心覺得要是給魏斯更多的時間,說不得魏氏會在魏斯的領導下徹底崛起。
孫武說道:“如主所言,魏氏不可不為,若固守原地,期盼諸侯出兵,魏氏必成冢中枯骨。急攻韓氏,以戰促和,乃至結成城下之盟,方有魏氏生機。”
那些訊息是怎麼傳到智氏這邊來的?不要忘記智瑤身邊有一個豫讓啊。
豫讓即便從畢氏變成了豫氏,再怎麼身上都是流著畢氏的血,不會因為變了一個氏就徹底割捨掉。
平時的話,魏氏比較強大,可以無視掉豫讓這麼一個人。
輪到陷入巨大的危機當中,他們肯定會想起流著相同血的豫讓,不論豫讓願不願意,一定會有某些人接近,乃至於進行投靠。
所以了,分頭下注這種操作,真不是到了東漢末年才被世家搞出來,東漢年間那些世家的操作會暴露,主要是太多家族那麼幹,想藏都藏不住了。
豫讓現在很困擾,猛然間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的血親,搞得在智氏內部的處境變得有些尷尬。
那些前來投靠的族人,他們為豫讓提供了一些訊息,再詛咒發誓不會讓豫讓幹出背叛智氏的行為,相反會極力輔佐豫讓在智氏這邊建功立業。
哪怕是那樣,豫讓還是自覺地辭去了護衛頭子的身份,交出了所有的符、節。
智瑤知道豫讓現在很困擾,答應了豫讓前往部隊帶兵的請求,並且給予了非常高的起點,下去部隊就是擔任一“師”之“帥”的職位。
那個起點對豫讓來說真的很高了,哪怕是被委以重用的程武等智氏一輩,他們哪個不是從一“卒”之長慢慢提拔上來的?
所以說,智瑤還是顧及自己的名聲,不想有什麼刻薄寡恩的壞名頭,再來也是相信豫讓不會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