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不同的需求(第1/3頁)
章節報錯
戰後的江面上漂浮著燒成黑色的戰船,兩岸的山壁一些植物上勾著眾多屍體,更多的屍體則是在河中載沉載浮。
能夠看到一些倖存者靠在山壁,他們或是抓著凸起的石塊,又或是抱著植物的枝幹,乃至於就拉著死去同伴的屍體,靜待一支又一支射來的箭矢奪去生命。
楚國的大翼全數被殲滅,只有小部分中翼和更多小翼脫離。
不出意外的話,倖存下來的楚國水軍絕不敢再次北上,或是前往“犬丘”龜縮,乃至於放棄戰船走陸路回去楚國本土。
得知水軍被近乎消滅的楚宋聯軍高層,一番爭吵之後,一些宋軍將領被殺,聯軍選擇撤離睢水。
楚宋聯軍的撤離對原國並不是什麼好訊息,意味著楚國將要放棄“商丘”這座被圍困的宋國都城,甚至接下來會不斷擄掠宋國,再裹挾宋軍回去楚國。
智瑤在楚宋聯軍撤離之後來到“商丘”郊外,派人通知宋國君臣關於楚宋聯軍撤離的訊息,再勸告宋國君臣投降。
“楚人果是背信棄義之蠻夷,不圖救援,乃至殺我將領,奪我雄師!”宋君欒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看上去還好,只不過現下被氣得臉色發青。
子罕遲疑聲說道:“或是原國欺騙?”
有這個可能,只是宋國君臣很清楚原國欺騙的可能性不大。
宋國跟楚國的關係本就很不好,會聯合起來完全是原國給的壓力太大,不得不選擇聯合起來反抗。
貌合神離的聯盟不時時發生內訌就不錯,缺乏信任基礎很難有成效率的配合,發現盟友要倒黴不偷著樂就差不多了。
他們不久前才從原國使者處得知越國主力被殲滅,越王勾踐失蹤的訊息。
原國對越王勾踐的定義就是失蹤,不久的將來會宣佈越王勾踐在逃亡時被餓死的訊息。這是智瑤真的不給勾踐留下任何名譽的決定。
史書上則是會記載越王勾踐被智英陣前梟首。
畢竟,當下的人對待歷史還是非常嚴謹,記錄歷史不以本身好惡,並且沒有學會造假。
當代的人只會採用原軍的說法,也就是越王勾踐是在逃亡時餓死;後世的人觀看史書則會得出另一個答案。
本朝的史書並不是給當代人看,哪怕智瑤作為一國之君想找史官拿來看,有節操的史官都會拒絕。
同時,王朝沒有自己修史的說法,只會是後面的新王朝給前面的王朝修史。
有節操的新王朝一般會採用前朝史官的記錄,沒有節操的新王朝則是無視史實玩九假一真編故事了。
“楚賊示意楚嬪透露兩國交戰予彌子,導致彌子小產。此仇大於天也!”宋君欒大吼出聲。
彌子是原國的太子妃,第一胎要是生出個帶把的,沒有意外會是原國世孫,未來會成為太子,再成為原國的君王。
關於彌子小產的這個訊息,哪怕兩國已經進入實際交戰,智氏還是有義務告訴宋國。裡面到底有沒有什麼算計?只能說是時機太湊巧了。
宋君欒對彌子小產的訊息比“商丘”即將淪陷還更傷心,原因是“商丘”的危機很難改變,自己的外孫未來會成為原國的君王多少是一種安慰。
現在“商丘”的危機沒有解除,外孫卻是沒了,甚至不知道彌子還能不能保住太子妃的位置,怎麼能不讓宋君欒幾欲發狂呢!
總的來說,那麼對待盟友的楚國不止無恥,還顯得足夠小人,戰場上與戰場外的花招不斷,受傷最嚴重的是宋國。
子罕從宋君欒不斷破罵,有點明白宋君欒是想投降了。
一國之君不能直接說想投降,只能用態度來表現出來,再有大臣擔負起建議投降的鍋。
“大王,如今外無援軍,城已不足守,盟友背信棄義,難再堅持。臣涕淚上奏,不如請降?”子罕真的在哭,為宋國數百年國祚將亡而哭。
宋君欒沒有馬上答應,掃視一眼沉默的眾臣,大聲說道:“寡人詛咒羋姓熊氏,生人災厄不斷,先人遺骸發毛。”
這是無比惡毒的詛咒!
然而,遭到背叛又被陰謀害了女兒的宋君欒有理由去進行那樣的詛咒。
三天後,連續對楚國詛咒三天的宋君欒自戕而死,儲君得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