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健忘的楚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
面對能夠投機取巧時,絕大多數人並不會拒絕,乃至於會很願意取竭盡。
這個就如同人的僥倖心理一般,簡單說就是趨利避害的一種。
楚國現在想跟原國南北分治了?他們只是撿起很久以前的往事,以僥倖心理在進行嘗試,想來一些睿智的楚國人很清楚屬於不可能的事情,沒有反對乃至於贊成,無非就是想拖延時間而已。
智瑤當然不可能接受南北分治的局面,一開始的拒絕,到後面表現出遲疑,同樣是在做一種策略上的嘗試,能夠誤導楚國高層則就極妙了。
原國還有餘力。
楚國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兩國接下來估計會是打打談談的局面,戰場應該會是在宋國境內?
“寡人以為不可再拖,需三年之內滅掉楚國!”智瑤怎麼可能察覺不到楚國在盡力爭取時間?
按照原國的計劃,會吸引楚軍不斷北上進入宋國,再尋求殲滅其大多數。
現在楚國想要爭取時間的動作太明顯,預示著楚國內部即將出現大變動。
本著敵人想要完成就應該極力去破壞的原則,智瑤認為計劃需要變更了。
當然,消滅更多楚軍的計劃不變,出現變動的是攻楚的計劃提前。
“大將軍歸國,召執政前來。”智瑤看向智徐吾,下達了命令。
國與國商談,弒君上位的楚王寧並不在,乃至於令尹昭固也沒有出現。
原國這邊是智瑤親自在場,商談的過程中很難存在迂迴,幾乎就是約定什麼就成為結果。
這樣不行!
倒不是身份上區別太大的問題,純粹就是會讓原國比較被動。
談判啊?哪有一開始就是一國首腦上的。
智瑤已經要求楚國令尹昭固過來。
只是呢,既然原國的一國之君在,說不定楚王寧會來?
智瑤覺得楚王寧來的機率太小,原因之一就是楚國內部不穩,楚王寧不敢輕易離開都城。
“大王,訊息已傳遞,想來宋人得知必會廣為流傳。”程朔近期在操作事情是將楚國與原國在接觸的訊息傳出去,著重強調楚國要把宋國賣掉。
時間已經來到了一年冬季的下旬,再有兩個多月就將迎來春天。
可惜的是睢水的河面沒有結冰,要不然原軍才不會駐紮在北岸不動彈,一定會尋找冰面較厚的河段過河。
程朔說起了另外的事情,道:“‘犬丘’果然發現楚國水軍,數量極其之多。”
那個“犬丘”距離“商丘”的睢水河段上百里之遙,並且是處於睢水的中下游。
睢水的河水流速並不快,河面也不是太寬,最寬處的河面約是四百多米,最窄的河段只有三十來米,其實真不適合打大規模的水戰。
智瑤表情比較莫名地問道:“楚國水軍從泗水進入睢水?”
睢水與泗水相連,只是交匯的河段距離“商丘”將近六百里。
如果能夠從睢水行船到泗水,也就等於六百多里的河段全程可以行船,再從泗水進入淮水就更加沒有問題。
真的睢水真的通泗水,從泗水再進入淮水,淮水有出海口,豈不是也能從海面經由淮水的出海口進入內河?
程朔有點被問住了。
智瑤倒是想起了吳王夫差開掘的運河,運河就是直通淮水。
吳王夫差挖掘運河的主要目標就是北上爭霸,沿途還修建了不少城邑。
曾經的吳國有那種設想,肯定不會是無的放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