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有些事情該做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天之計在於晨。
一年之計在於春。
每一天的春季都會是生民最忙的時間,不止要去除冬季的無用之物,也要準備新一年的生計了。
現在沒有一國首腦會裝模作樣去勞作,有那時間作秀,該幹嘛幹嘛也就行了。
作為宗子時,智瑤頂多就是在各封地逛一逛,人出現是表達重視的態度,更多是一種對各地方邑宰的監督,巡察哪裡出現了狀況。
當前有一個官職叫勸農,專門負責當地的耕作。說是“勸”,其實就是監督,打小報告非常管用。
行政上的官員不比軍方的勝敗簡單直接,他們的政績全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最能體現能力的則是管轄地每年的出產量,政績是跟能夠交納多少稅收掛鉤的。
因為大河邊上的水利工程完工,智瑤自然需要表達出重視,親自前來主持今年的春播。
按照以往的套路,無外乎就是祭祀四方神靈,向她們進行禱告祈求風調雨順。
至於祭祀老天爺?在姬周王朝是非大事不可以祭天。
輪到原國獨立之後,一開始沒資格祭天,輪到有資格祭天之後,智瑤不甩老天爺了。
姬發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夠安穩,捨棄生父賜予骨血和養育之恩自認為當了老天的親兒子。
真的有一位上帝的話,超大機率會是一巴掌把姬發拍死,再“哼”一聲,不爽地說道:特麼的,竟然謀圖繼承老子的遺產!
智瑤不能直接說自己才不想當老天的兒子,一下子用力過勐會導致習慣的人變得不習慣,只能採取模湖化的操作。
原國不會去刻意消除老天爺的威嚴,祭天則是不會祭天,乃至於需要操作著將三皇五帝跟天帝這份位格脫鉤。
至於各種草頭神之類?智瑤發現原國沒有濃厚的宗教氛圍,早就下令各地方打擊淫祀了。
所以了,智瑤主持祭祀拜的是神農,順便拜一拜大禹。
“活成了神話中的人物?這樣的人在諸夏越多越好啊!”智瑤祭拜不是因為迷信,用一種向先賢彙報的心態而已。
以為諸夏沒有過宗教狂熱嗎?從夏到商的時期,各種巫就是天就是地,掌控著國家的命脈。
歷史上的帝辛到底做錯了多少事情,不是作為親眼見證者為前提,採取中立最為合適。
帝辛派軍四處開拓無可否認,對於宗教打擊力度也是歷代先王所不能比的。
有了帝辛對各種巫的打擊,才有了後來姬周的操作餘地,要不然那些巫能允許姬周拋棄他們的神,去認老天當兒子?
人需要精神寄託,勢必會出現信仰崇拜,智瑤覺得崇拜先賢就挺好。
當然了,不可避免的是民間自己造神,甚至官府都會造神。
後世的很多神話人物怎麼來的?不開玩笑的說,不少是各種或民間故事傳播夠廣,談論虛擬人物的百姓多了,虛擬人物被神話,再擁有神位。
比如鴻鈞。這一位自創人物出現在明朝一本叫《封神演義》的之中,網路時代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等待洪荒流寫的多了,閱讀者被潛移默化知道其道祖的身份。道教從來沒有承認其身份地位,只是有那種認知的人夠多,再隨著時間的推移,哪天真的成道祖了呢?
一本《封神演義》豐滿了諸夏的道教體系,裡面的很多人物真的有了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