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娶了芬嬴,使得智氏擊敗趙氏能夠更加輕易兼併留存晉地的趙氏族人。

同理,智開要是娶了宋國或楚國的王室女,以後原國兼併宋國或是楚國,無法兼併宋國或楚國可以某種程度上更容易進行邦交,能夠兼併則是下一代繼承人身上有著宋國或楚國王室血統的因素,一樣可以減少很多的麻煩。

只是有一點,要看當事人怎麼樣去處理,一個不慎將面臨極大的麻煩。

比如原版歷史上秦國世代與楚國聯姻,搞得秦國朝堂被楚系掌控住,完全是嬴異人會演戲,再來就是到了嬴政有更多山東系聯合本土系與楚系抗衡,才算是形成一種非常脆弱的平衡。

智開是原國的太子,不可能也不能去娶庶出;嫡出女不為長,除非是楚國或宋國給這位女兒的食邑足夠強和大,要不然也不用考慮了。

可能極少人才知道一個個事實:從遠古到東漢,君主的第一位女兒天生自帶政治地位。這一點在五胡亂華之後才被打破了。

那一份名單中,非但批註不合適,還將為什麼不合適寫得很清楚。

智瑤在批閱奏章時都沒有那麼詳細,能用批註的內容看出是真用心了!

名單中的太子妃人選無外乎就是異姓列國的王室女,再來就是本國的貴族嫡出女。

當前規模還比較大的異姓列國已經不多,只剩下楚國、宋國和越國。

原先為周王室分封體系的其他小型諸侯國有杞國、滕國、薛國、邳國、郯國、郕國,後面追加的莒國曆來不是聯姻物件。

其餘像是巴國、蜀國、百濮等等,原國瘋了才會選擇他們的某個女子來當太子妃。

諸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進行聯姻。

國內屬於異姓的貴族其實不少,奈何就是缺乏拉攏價值。

另外,芬嬴很希望智開能娶趙氏女。在她看來是親上加親,問題是智瑤對趙伯魯已經夠好,王后來自趙氏,太子妃又是趙氏女,出現一支外戚集團是註定的事情。

其餘如張氏、崇高氏、解氏之類?智開娶他們的女兒,還不如將目光移向杞國呢!

再怎麼說,杞國也是三恪之一,並且有晉悼公的前例,不會有人講什麼閒話。

智瑤看著陷入無語狀態的芬嬴,問道:“奈何?”

芬嬴想了想,問道:“陳國之女……”

之前的名單上沒有陳國的貴女,主要原因就是陳國已經遠竄海外了。

無論媯姓陳氏是出於什麼目的,又是多麼懂得審時度勢,狼狽出逃就是一個天大的事實。

在芬嬴看來,誰都能被列上名單,娶了媯姓陳氏的女兒則會很丟臉。

別說,智瑤還真的有考慮過媯姓陳氏。

什麼丟臉之類,智瑤並沒有對媯姓陳氏產生這種想法。

獨獨就是陳國以後算是異域之國,娶了他們的女兒,極可能給媯姓陳氏重新將腳邁向諸夏的踏板。

以為改成陳氏就會改變家族多狡詐和不安份的性格嗎?哪怕改了字首,田氏還會是那個田氏。

智瑤只想將陳國牢牢封鎖在朝鮮半島,等待日後的某天去進行收割,再接收媯姓陳氏開發下的遺產。

當然了,哪怕沒有跟原國聯姻,陳國想幹點什麼一樣會幹,只是跟原國聯姻能立刻就有了向外伸手的渠道以及便利性。

怎麼說呢?原國的太子妃是媯姓陳氏,原國的官員遇到媯姓陳氏的人很難公事公辦,怎麼都會給一點面子。

到時候媯姓陳氏絕對會得寸進尺,突破了某種界線不止會害了遠嫁的女兒,還會連累到太子開。

到時候且不論輿論相關怎樣,智瑤究竟是處理還是不處理,又該做出什麼處置?

講實話就是智瑤被智開的婚事給難住了!

看了名單批註的芬嬴看上去也無比頭大,一時間的眼神變得很呆滯。

讓智開玩無視出身的自由戀愛?這個屬於不可能的事情!

不是說原國的實力無法讓智開去玩自由戀愛,純粹是智開的身份不允許。

智開只要是原國的太子,他就不會是為了自己而活著,需要擔負的責任太多太多,往誇張的程度上升就是事關一國近千萬臣民。

大家族子弟或一國貴胄玩自由戀愛,哪怕有真實的相關例子,先好好品味一下女方的家世背景再說。能夠形成接觸的圈子就那麼大,誰還不是個貴人,只是實力存在區別罷了。

哪怕是到了現代,貴公子愛上尋常女子,有多少對真的能夠幸福?更多的是鬧出多場笑話,再獲得一個悲慘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