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自認蠻夷是楚國的老把戲了。

說話的人叫智桓,存在感一點都不強,當前是原國的郎官令。

郎官令是什麼玩意?直白點就是侍衛統領。

侍衛跟宮城衛士是兩種身份,侍衛會跟著智瑤到處走動,宮城衛士主要是看守宮城。再仔細分辨的話,宮城衛士屬於軍方,侍衛則不是。

智瑤學習西漢的做法,設立郎官來當人才儲備庫,再則就是拉攏一眾功臣。

所以了,郎官不是貴族二代就是官二代,並沒有普通出身的人在內。

不是智瑤搞歧視,關鍵在於目前時代的普通家庭出不了人材。

普通家庭連一日三餐都有問題,啟蒙不用想,不識字也就無法汲取近一步的知識充作營養。

並不排除文盲裡面也有人才,然而智瑤暫時真的沒有遇到過。

子期知道智恆是在對自己的無禮進行反擊,沉默了一下才對智瑤行禮,致意道:“代我王問候智伯。”

原國這邊拿老黃曆來埋汰楚國之君不過是個子爵?

子期就能提示智氏是個什麼出身。

現場的原國人立刻對子期怒目相視,一副隨時會一擁而上的架勢。

孫武說道:“逞口舌之力,有何益處?徒惹天下人恥笑耳。不知楚君遣足下前來,欲言何事?”

子期當然認得孫武。

應該說,楚國的權貴即使沒有親眼見過孫武,多少也會聽過孫武的名字以及事蹟。

他們對孫武非常忌憚,以至於子期認出孫武之後沒有再多“嗶嗶”,說道:“我王邀原君往‘新鄭’會獵。”

帳篷內不知道誰第一個發笑,引得一片“哈哈”大笑聲。

楚軍北上和原軍南下,本就是要做一場。

當前已經不是打君子戰爭的時代,考慮到楚國北上大軍超過三十萬,再幹出預設戰場邀請原軍前往的舉動,真不愧會動輒自認蠻夷啊。

智瑤開口說道:“告知楚君,寡人必往。”

達到出使目的之後的子期也不耽擱,禮都沒有行一個,轉身邁步就走。

智徐吾見了,怒聲道:“楚人果真蠻夷!”

孫武說道:“激怒於我罷了。”

現在的情況是,楚國預計會出兵三十萬以上從南邊北上,進入鄭國地界的楚軍已經有二十萬以上;同時秦軍和代軍合兵約六七萬,或許已經展開對涇水一線的攻擊。

不出意外的話,二十多萬楚軍駐紮在“新鄭”周圍,鄭國應該已經對楚國認慫?只是不知道鄭國會參與這一場大戰到什麼程度。

那麼,明確會參與這一場戰爭的國家,楚國陣營這邊包含了秦國、鄭國、代國和半死不活的魯國,原國則是沒有明面上的盟友。

從兵力上來看,楚國陣營合起來肯定超過三十五萬大軍,一旦鄭國扛不住壓力,用來與原國交戰的總兵力或許將會達到四十萬左右?

原國這一邊,智瑤率軍七萬南下,西部合兵約六萬,北部約是兩萬左右?不算地方上的衛戍部隊,原國第一批投入戰爭的兵力共計十五萬。

“楚軍浩浩蕩蕩而來,正面迎戰乃是正道。”孫武說的是楚國君臣的打算。

智瑤當然知道,笑著說道:“寡人麾下七萬足以抗衡聯軍三十萬眾。”

原國的常備軍裝備最為精良!

三千重步兵基本穿三層甲,裡面兩層皮甲,外面一層布面甲,人手一面盾牌,武器則是包括長兵器、短兵器、弓或弩。

一千五百常規步兵人人一套布面甲,長兵器和短兵器各一件。

剩下的五百便是暫時沒有亮相過的突騎兵,他們同樣裝備布面甲,再有一杆騎槍,一柄馬刀,一面小圓盾,一張角弓,戰馬則是擁有胸甲。

僅是六千常備軍,對上三五萬,乃至於地形允許,再多一倍的敵軍,一點都不帶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