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這是對付智氏的絕佳機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吳軍夥同莒國一起對齊國發難,一部分吳軍借道魯國,更多的吳軍則是帶上莒國的軍隊,再從莒國的方向入侵齊國。
對此,智氏沒有任何評論,面對齊國公族的哀求,選擇的是給予軍械和糧食方面的資助,再鼓勵齊人南下去保衛國家。
與此同時,躲到東萊去的田氏發出呼籲,建議齊人暫時放下爭議,團結起來抵抗吳國的入侵。
東萊不是一座城池的名稱,它泛指原先萊國的疆域範圍,大概以濰水為界,往東就是原來萊國的疆土。
目前田氏夥同其不離不棄的盟友控制著東萊大部分城邑,與忠於齊國公室的公族以及異姓貴族廝殺不斷。
智氏忙著控制齊國的京畿圈以及濟水上游,一兵一卒沒有跨過濰水。
再有之前智瑤對田乞的暗示,一下子讓田氏對智氏會做什麼拿捏不準。田氏重新扛起要團結齊國各方的大旗,應該是一步試探?
司馬穰苴很想立刻將田氏打死,奈何智瑤更願意留下田氏攪動風雲。
在新的信件聯絡中,司馬穰苴給出了警告,認為以田氏蠱惑人心的能力,給予田氏足夠的時間和舞臺,說不定田氏日後會給智氏造成很大的麻煩。
司馬穰苴的顧慮是對的。
智瑤卻是有苦自己知道。
吳國發兵侵略齊國讓智瑤鬆了口氣,動起來的吳國,意圖等於是暴露出來,比之引而不發的威脅更小。
出現異常的是魏氏,他們停下了與鄭國的交戰,兵力收縮回去“虎牢”那邊。
魏氏有向智氏進行溝通,講的是一支數量約在十萬的楚軍進入靠近鄭國的宋國境內駐紮,源於摸不透那一支楚軍的意圖,停下繼續侵擾鄭國的舉動。
而那是有聯動性質為前提的一個事件,比如鄭國確確實實頻繁聯絡楚國,有鑑於白公勝因為“渭水之戰”戰敗被解除職務,很難說楚國會不會接納鄭國。
白公勝的下場已經算是不錯,戰敗沒有得到一個自殺的下場,僅僅是貶為庶人,隨時還有再搖身一變重新上位的可能性。
可是,白公勝失勢也代表著一點,楚國排斥鄭國的勢力遭到重創,願意接納鄭國的勢力就會重新抬頭。
如果楚國願意接納鄭國,代表著楚國會跟魏氏交惡,接下來魏氏不止會面對沒有後顧之憂的鄭國,還要再加上楚國這個老牌強國。
魏氏停止入侵鄭國,並且還下達了新的徵召命令,看似在應對楚國與鄭國可能聯合的威脅,何嘗不是對智氏存在威脅呢?在這種局勢變動之下,智氏就需要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能夠開拔進入齊國作戰的部隊肯定就會變少了。
僅是魏氏有新的變化還不至於讓智瑤心裡叫苦,主要是韓氏那邊也在集結軍隊。
韓氏給出的說法是,他們打算進行第二次西征,今年攻打的物件變成了白翟,一旦秦國插手會連秦軍一塊揍。
光一個魏氏引而不發就夠智瑤關注,再加上韓氏也有行動,天曉得他們講的是真話還是假話,說不定是覺得智氏就要吞掉齊國,有了一種時不待我的覺悟,下定決心要聯合起來對付智氏。
不是沒有那種可能性,並且可能性還不小。
“如果魏氏和韓氏結盟,確實能夠對我家產生威脅,再加上楚國、鄭國、吳國,我家肯定扛不住啊!”智瑤認定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自己都不能鬆懈,不止要做相關準備,更要有具體行動。
智氏大批的使者和細作已經出發,使命就是探知各方的戰爭準備,比如物資儲備/調動狀況和士兵的集結地點。
為什麼不是走窺探高層的路線?也要智氏的那些人能夠走進各國高層的社交圈子啊!
現在的歲月,身份不足夠壓根就無法進入相關的圈子,安插間諜什麼的當笑話聽聽也就算了。
所以,智氏的那些人只能去窺探物資以及人員的調動,接觸各方高層的事情就別想了,想也會是白想。
“即便又是我過於敏感,僅僅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我能不用一萬分的警惕心去對待嗎?”
畢竟,智氏對齊國的軍事行動真的給予各方很好的機會,錯過這一次機會他們不知道要等待多久。
再則說了,智瑤認定哪怕是瞎忙活也沒有事,有備無患永遠不會是一種過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