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就對了。

這一輩子,智瑤還是第一次被人當面罵,並且還是罵豎子這種極度折辱身份的用詞。

真的!

智瑤長這麼大,從小到大第一次被罵,以至於連他都忘記罵人應該怎麼罵了。

很現實的原因,智瑤哪怕不是嫡長子,受到了智躒和智申的寵愛,自小又那麼懂事,乃至於從六歲就在為家族創收,得到的讚譽數之不清,著實令智氏上上下下喜愛,怎麼可能捱罵呢?

外部?作為智氏敵人的那些,他們在面對智瑤時會端著身份,罵也是在背後罵,反正不會當著智瑤的面罵。

所以了,算上上一輩子,時隔二十多年之後,智瑤再一次被罵,真真是有了恍如隔世的效果。

高無邳有點迷了!

罵人,還是追到了住所來罵,罵了之後對方沒有勃然大怒也就算了,怎麼會是一臉的稀奇,眼眸還帶著那麼明顯的笑意啊?

難道是智瑤天生犯賤?

還是智瑤作為勝利者在嘲笑失敗者的無能狂吠?

總之,高無邳先給一愣,隨後罵得更兇更難聽了。

第一次被罵有新鮮感,智瑤不會勃然大怒。

除非是犯賤,要不然沒有誰會喜歡被罵。

智瑤聽下來,大概聽出在罵什麼,給了豫讓一個眼神。

得到示意的豫讓持劍上前,十分輕易就將高無邳控制了起來。

遭到控制的高無邳還在罵,被豫讓用劍柄狠狠地給嘴巴那麼一下,變成了“嗚嗚”聲的哀鳴了。

其實就是罵智瑤沒有晉國卿族的光明磊落,像是地老鼠那樣與田氏狼狽為奸一起謀算齊國。

晉國的卿位家族在列國確實基本沒有好名聲,不過從來都是直來直去,有什麼不爽或圖謀都是直接施以武力,真不會去搞什麼陰謀詭計。

智瑤有謀算齊國嗎?那肯定是有的。

說智瑤跟田氏一起算計齊國則是沒有的事了。

頂多就是智瑤知道田氏的謀算,一些事情上一再推波助瀾,推著田氏幹起來節奏更快,來不及夯實基礎。

步子太大會扯到蛋這種事情,智瑤可是深有體驗的。智氏在智瑤收不住節奏的情況下,好些事情都吃了太急切的虧。

高無邳並不是這一段時間過來找……,或者說求見智瑤的唯一一個人,只是除了高無邳來求死之外,其餘齊人無一例外都是過來諂諛。

大環境就是任何齊人都無法無視智氏,不管他們對齊國的現狀是什麼想法或什麼看法,智氏儼然已經能夠決定齊國的命運,討好智氏來保證獲得生存,乃至於從中獲得好處,會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齊國的公族在巴結智氏,不能怪異姓貴族也湊過來,別說還有一個崔氏在前面當榜樣了。

崔氏?不是姜姓的那個崔氏,就是位於濟水北岸得那個崔氏,他們是姬姓來著。應該是周王室某個分封諸侯的後裔?

姬姓卻不是一國之君或公族身份,一般就是某個失去國祚的公族後裔,姬姓的智瑤也是那麼回事。

至於後面怎麼那麼少看見“姬”這個姓的人,其實就是春秋稱氏,後面氏變成了姓而已。

最先歸附智氏的那些齊國貴族,他們比誰都迫切希望齊國趕緊完蛋。這是作為叛徒的共性,他們絕對不希望背叛的物件會越變越好,那樣會顯得自己有眼無珠,相反投靠了新的主人,舊主被打成無法翻身的失敗者,才能顯示出他們的眼光與睿智。

所以了,目前為智氏奔走的那一批原齊國貴族,他們的表現非常賣力。

智瑤對待前來的齊人,會接見不是對方出身高,便是名聲比較大,他們沒有給智瑤找不痛快,智瑤指定不是表現出囂張跋扈的一面。

現在智氏要給願意合作的齊人春風一般的溫暖,能爭取到多少人心就努力去做。

當然了,誰給臉不要臉的話,就要見識到什麼就狂風驟雨再加電閃雷鳴了。

總而言之,智氏用在齊國的武力暫時是夠了,德行方面確實缺得有點厲害。

也就是齊國自己亂得不行,要不然哪怕智氏再怎麼武德充沛,想像這一次那般高歌猛進,幾乎還是不可能的。

智氏對齊國的武力使用只是一種輔助,接下來智瑤還會繼續放大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