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求仁得仁(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國的疆域面積確實很大,並且口眾約有兩百萬左右。
當然了,齊國到底有多少人口,別說是智氏,齊國自己未必都能清楚。
智氏佔領的濟水北岸以及“譚”地都算是比較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口總數不會超過五萬。
目前齊國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有三個地方。
第一個便是以“臨淄”為核心的齊國京畿圈,又以淄水、干時、澠水、耏水作為“觸鬚”向外進行擴散。這一片區域算作綜合區域,有著數量超多的桑田以及載重農作物的田地,倉庫這玩意更是顯得密密麻麻。
再來便是濟水上游那一片,以“周首”、“廣裡”、“祝柯”和“野田”形成一條紐帶,組成了一大片以紡織為主的經濟鏈。在這邊能看到數量多到可怕的桑麻田,相反栽種穀物的農田是少數。
桑田是什麼?必須再加上麻田,連起來稱呼桑麻。人們穿得衣服大多就是桑麻布衣,麻布就是從桑麻田取其材料,再人為加工成為布匹。
齊國的第三個人口集中地在沂水周邊,只是相對於濟水上游以及首都圈,這一邊的人口其實比較分散。
那麼,都說齊國是紡織與製鹽大國,他們的鹽在哪裡製作?肯定是靠近海邊,只是並不集中。
像是“琅琊”、“鄑”、“介根”、“紀鄣”就有齊國的製鹽作坊,只是它們真的分得挺散。
同時,齊國的漁獵業非常發達,後世稱為渤海以及黃海的近海區域就是齊人的漁獵場,一些海島甚至有齊人聚居的漁村。
田氏定作退路的海島,它就在渤海區域,現代稱之為長島。而這一片海域的島嶼非常多,有些島嶼上面淡水充足,不過度開展農耕的話,開墾農田進行耕作,再開展漁獵的話,養活萬把人不成什麼問題。
又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來。
田乞苦等了四個月左右,沒有等來智瑤的積極回應。
他們散佈訊息,能攀咬的物件都咬了一遍,訝異地發現智氏竟然一點趁機敲詐的跡象都沒有。
不管是魏氏、楚國,還是其餘什麼家族或國家,智氏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一副坐看田氏賣力表演的態度。
因為智氏沒有什麼動作,遭到攀咬家族和國家哪怕起初有動作,後來也是慢慢消退下去。
“乞可歸國?”田乞請求很久,可算是再一次得到智瑤接見。
智瑤卻是一臉意外,反問道:“齊卿竟未離去?”
連國家字首帶一個卿字,並不是專屬於執政。晉國有好幾個卿位,其餘列國也有或多或少的卿大夫,只是列國的卿大夫權力比晉國的卿權柄太小太小,只有正卿算是比較特殊。
稱呼方面,只要是卿都能帶個字首,算是一種尊重而已。
相同的尊稱還包括對有封號的大夫,比如邯鄲大夫。在楚國那邊,不出意外再過上百多年時間,好多封號大夫就會晉級成為封君,展開楚國特色的封君制度。
田乞被扎心了。
他們賣力表演了幾個月,結果得到的是這種回饋,簡直比智氏處處針對,乃至於殺掉,更加令他們感到難受。
一整個冬天,智瑤除了應酬就是在規劃進軍路線,包括攻打下來之後怎麼平復齊人的頑抗意志。
到目前為止,智瑤都還沒有搞清楚智氏治下到底有多少人口,粗略估計是逼近兩百萬的數量?
智氏用兩百萬的基本盤去吞併差不多相同人口的齊國,怎麼看都屬於風險係數賊大,再有外人猛然間發作,智氏有極大的可能性要一下子崩了。
所以了,智瑤怎麼敢不用心,軍事方面要精細再精細策劃,佔領之後怎麼進行統治才是最大的大頭。
辛虧智氏在消滅中山國和衛國之後,有機會能夠進行試驗,總結出了一套相關流程。
這裡就能看出智瑤的睿智之處,利用處理中山國和衛國的相關後續,不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並且還將一大批人給歷練出來了。
田乞走了。他在走之前又見了智瑤一次。
這一次,智瑤給了田乞一個比較明確的暗示,智氏想要的是齊國,並且不是要將齊國一口吞下,田氏願意配合會分塊肉。
按照智瑤的暗示,智氏會將東萊以及沂水周邊放棄,屆時田氏和齊國公族可以自己角逐,還明確告知吳國一定會摻一腳。
田乞不知道該不該信任智瑤,原本想在“譚”地自戕的衝動卻是消散了。
為什麼田乞會想在智氏的控制範圍之內自殺?這個需要了解當代的風俗人情以及社會規則,簡單概括就是一種謝罪的行為。好比楚國那邊有敗軍殺將的傳統,無非就是主將承擔相應罪責,一死之後不再拖累家族。
如果田乞在“譚”地自殺,真的能夠消除掉田氏的一些負面,到時候智氏或者誰向對田氏斬盡殺絕,將會變成一種不留餘地。